《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

2022-05-13 15:47:00

來源:生命時報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處于持續上升階段,患者人數達3.3億。在眾多心血管病中,急性心梗最讓人猝不及防且殺傷力強。多數患者發病時會感到劇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區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也無法緩解。但也有研究發現,42.4%~45%的心梗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癥狀,甚至沒有胸悶,從而導致這部分人耽誤了治療。之所以會出現無痛性心梗,與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年齡。老年人的痛閾增高、耐受力增強,心梗后心臟收縮功能受損,心排血量降低,腦組織缺氧,會進一步導致疼痛敏感度降低。

二是冠脈慢性狹窄及側枝循環形成。冠脈慢性狹窄引起的反復心肌缺血,會造成人體“心肌缺血預適應”,使心肌對更長時間缺血的耐受性增強,能減弱疼痛癥狀。研究發現,急性心梗前有心絞痛病史者,側支循環較無心絞痛病史者更好,慢性冠脈狹窄與其他正常冠脈血管存在一定的灌注壓力階差,有助促進心肌血管新生和側支循環建立,一旦狹窄血管因血栓等出現急性閉塞,因有側枝循環供血,減少了心梗程度,也會導致患者無胸痛。

三是糖尿病。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之一就是神經病變,而身體的各部分包括心臟都布滿神經,糖尿病患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會導致心肌感覺傳入纖維受損,減弱對局部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使疼痛傳遞中斷,進而導致對疼痛耐受性增高。

四是心臟伴隨癥狀及嚴重并發癥。心梗后伴隨癥狀表現更為突出,如上腹部不適、出汗、惡心、嘔吐、煩躁不安,會使很多人誤以為是中暑或食物中毒,尤其是并發休克、嚴重心衰、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時,其疼痛被并發癥的嚴重癥狀掩蓋,造成無痛的假象。

五是心梗部位。無痛性心梗多為后壁、下壁梗死,有痛者多見前壁梗死。另外,小的分支血管閉塞導致的心梗因供血范圍局限,胸痛也不明顯。

因為缺乏典型的胸痛等癥狀,無痛性心梗容易被患者忽視,不能及時就醫,甚至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與無心梗者相比,隱匿性心梗患者發生心衰的風險增加35%;無痛性心梗發生猝死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65倍,白人、男性、年輕的無痛性心梗患者出現猝死的風險相對更高。不過,無痛性心梗也并非毫無跡象可循,一旦出現以下表現建議盡早就醫:沒有明顯誘因突然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大汗、四肢發涼;以低血壓、休克為主要表現,而無其他原因者;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不能平臥,伴有咳嗽、咳痰,甚至稀白或粉紅色泡沫樣痰;以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如突發意識障礙、暈厥、偏癱等腦循環障礙;無明顯原因,出現胸部以外其他部位疼痛,如牙疼、上頜疼、肩背疼,伴有心慌、氣短、出汗;突發不明原因的暈厥;近期不明原因出現血壓下降,并持續不能回升。▲

關鍵詞: 急性心梗 中國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病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