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15:45:31
來源:生命時報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以臟腑為核心,經絡為樞紐。臟腑與經絡緊密關聯,使人處于一個穩定和完整狀態。一旦人的經絡不暢,則氣血不通,感應功能也會受阻,臟腑功能運行不暢,影響人體健康。《黃帝內經》曰:“百病源于經絡堵”。中醫認為,通過調理經絡可調整臟腑功能,治愈疾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推康復門診副主任中醫師袁學雅根據常見通絡法的特點,提供了內外合治的小方法,方便大家居家自我保健。
活血通絡法。起因多由情志內傷、感受外邪、外傷出血、久病正虛等,都可導致血行瘀滯,身體各處如頭面胸腹、四肢關節等均可出現血瘀絡阻的表現,如皮膚瘀青、瘀斑等情況。可經常沖服桃仁、紅花、丹參等中藥代茶飲;按揉百會、膻中等穴;也可在四肢關節處(肘窩、腘窩)進行虛掌拍打,潮紅為度。
行氣通絡法。肝主疏泄,調暢氣血。當肝失疏泄,則氣的疏通和暢達出現障礙,氣機郁滯于內,引起脈絡不暢,表現為脾氣暴躁、失眠、記憶力不好等。??蓻_服柴胡、芍藥、陳皮、烏藥等中藥代茶飲;按揉太沖、天突、期門等穴;也可用雙手手掌來回橫擦胸部脅肋部,以熱為度。
益氣通絡法。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有推動、激發和溫煦的作用。氣為血之帥,血的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氣虛則血行遲緩,脈絡不暢。表現為胸悶、心悸、氣短、乏力等,可沖服黃芪、白術、炙甘草、當歸等中藥代茶飲;按揉中脘、水分、天樞等穴;可用雙手掌心按于肚臍,做順時針氣方向的摩腹,以腹部發熱為度。
養血通絡法。血具有營養和滋潤的功能,肝藏血。血液虧虛、肝失疏泄則臟腑百脈失養、脈道失充、經絡失滋,出現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面色無華、肌膚干燥、毛發干枯等病癥??捎檬斓亍敋w、川芎、芍藥等中藥代茶飲;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可在小腿內側、脛骨后側處脾經的循行中來回按壓,酸脹為度。
滋陰通絡法。陰虛是精血及津液虧損的表現,多見于勞損過度、久病失治或熱病之后。表現為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反復咳嗽、胃脘隱痛、夜尿多等。可用熟地、生地、枸杞、麥冬等中藥代茶飲;按揉或擦熱背上的背俞穴(肺俞、肝俞、脾俞、腎俞穴等)。
溫陽通絡法。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的功能,陽虛生寒會導致生理活動減弱和身體機能衰退,出現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少氣乏力等??捎檬斓?、山藥、茯苓、山茱萸等中藥代茶飲;按揉關元、中極等穴;或下腹部給予每天20分鐘的熱敷。
祛風通絡法。風邪襲表,營衛失和,可見頭疼惡風、肌膚瘙癢、頸項強直、肌肉酸困、筋骨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角弓反張等。可用柴胡、葛根、防風、甘草等中藥代茶飲;按揉太陽、合谷、曲池等穴。
散寒通絡法。外感寒邪、過食生冷可見頭身疼痛、惡風無汗、脘腹冷痛、大便稀溏、形寒肢冷等表現??捎霉鹬?、杏仁、甘草、白術等中藥代茶飲;按揉風池、風府等穴;雙手五指自前而后梳頭部,以頭皮發熱為度。
除濕通絡法。濕邪有重濁、黏滯的特點。濕邪侵襲可見頭腦昏沉、如裹布帛、肌膚不仁、肢體沉重、胸悶脘痞、食欲不振、水腫、尿少等??捎密蜍?、白扁豆、薏米等中藥代茶飲;按揉足三里、陰陵泉、梁丘等穴;可對雙膝關節進行虛掌拍打,以紅為度。
化痰通絡法。痰飲多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或飲食勞倦等導致體內水液代謝停滯積聚而成??梢娡萄十愇锔小⒏煽取㈩^暈頭痛、大便稀等表現。可用陳皮、桔梗、川貝、茯苓等中藥代茶飲;按揉天突、肺俞、脾俞等穴;順時針摩腹與橫擦脅肋具有較明顯的療效。
溫經通絡法。寒滯經脈或陽虛失于溫煦、血脈澀滯不通,可見筋骨關節疼痛、形寒肢冷、麻木不仁等證,常選用桂枝、芍藥等中藥;可按揉三陰交、太沖、涌泉等穴,定期艾葉或生姜水泡腳,祛風散寒。
辛潤通絡法。辛潤通絡法見于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以旋覆花湯為主方,諸藥合用,既可通絡又可潤養。常見如胃痛、脅痛、郁證、咳血、發黃等病證,可按揉期門、章門、乳根等穴,予以橫擦脅肋部,開氣門(患者仰臥在床,醫者坐在側面,用雙手十指指肚,長指縮短,短指伸長,力求平齊,按勁平均,按在患者任脈線路)等手法。
搜剔通絡法。搜剔通絡法是指用蟲類藥物起到搜剔疏利、通經達絡、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攻堅破積、散結消癥之效,用于風證、痹證、痛證以及癌癥等疑難雜癥的治療。一般在醫院由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