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心居》為何始終游走在現實和狗血之間

2022-03-30 08:03:12來源:搜狐娛樂  

戲骨濾鏡碎了嗎?

《心居》播出一周,觀眾對張頌文的觀感是:油膩、浮夸。

在此之前,他是“戲骨演技派”的代表。《風中有朵雨做的云》中,他演的唐主任讓婁燁直呼“像像像”;《隱秘的角落》中,紫金陳評價他:“演得比小說寫得生動多了。”

在豆瓣某娛樂小組的一次投票中——您認為《隱秘的角落》的演技NO.1,張頌文高票領先。

《心居》是這位以低調著稱的演技派第一次收獲大規模差評。

為什么這次觀眾不喜歡張頌文的表演了?

從戲骨到油膩,并非是演技的滑鐵盧,而是一次觀眾認知和角色設定的錯位。

01 來源于角色的油膩

《心居》中,張頌文飾演展翔,角色設定是暴發戶。

十六七歲從廣東到上海,1997年在浦東買了人生第一套房子,隨后開始了炒房生涯,每天無所事事,靠收租賺錢。

十幾歲就出來混,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按照年紀,他沒有讀完高中,文化水平不高。

不到20歲就敢貸款買房,膽大、投機。

有了房子之后靠倒買倒賣、收租賺錢,說明這個人并非有頭腦的商業奇才,也沒有太大的抱負,是市井小聰明。

擁有這種成長經歷的人,很難保持少年氣和優雅風度,大概率會早早被歲月磨平棱角,變得油腔滑調、世故圓滑。

展翔也確實成為了油膩中年,演員所展現出來的油膩,實際上來源于角色。

張頌文是會觀察生活的演員。接受采訪時,他曾準確描繪出年輕人和油膩中年男人的區別。

“如果你問一個年輕人茶的味道怎么樣,他會說不錯啊,挺好喝。那一個油膩的中年男人會怎么回答呢?他會說,‘誒…不錯。哎…有點兒意思哈?這茶啊,還是…是吧?’因為文化有限,找不到語言描述,就會生出很多感慨。”

在《心居》中,為了演出角色的粗俗和油膩,他加入了很多浮夸的肢體動作。

吹完牛后,自己先雙手拍桌大笑。

在米其林餐廳吃飯時,他翹著二郎腿,手隨意地搭在椅子;用不標準的英文點菜時,連說帶比劃。

收租時,他歪著嘴,抻著脖子,趾高氣揚,走路也流里流氣。

這些讓人觀感不適的部分,并不來自演員本人,而是設計出來的表演——他在演一個從底層爬上來的粗魯、世俗之人。

當角色不需要浮夸時,張頌文的表演則十分內斂、細膩。

有一場戲,展翔猶豫是否要把施源的信息告訴顧清俞。他拿著手機,打了字又刪掉,全程皺著眉、盯著手機。

沒有多余的動作、表情,但人物的糾結已經表達到位。

作為承擔了本劇中浪漫追愛戲碼的角色,張頌文也被觀眾指責沒有魅力,和童瑤不搭,沒有CP感。

沒有魅力、不夠蘇、不夠霸總、不夠搭配,那就對了。

沒文化的大款,和受過高等教育的氣質精英,本就不該有CP感。

從故事的戲劇性來看,展翔也不能和顧清俞太配。

顧清俞愛的是文藝青年,是青春記憶里的那個白衣少年,愛讀詩,會彈琴。

而展翔恰好是文藝青年的反面,沒有文化,又愛附庸風雅。

顧清俞想聽售罄的古典音樂會,他有錢、有人脈能買到票,卻在聽交響樂的時候忍不住睡去。

接機時,他特地打出顧清俞的英文名,結果拼錯了。

也正因為展翔沒有文化、舉止粗俗,顧清俞一直沒有接受他,反而想著年少時的初戀。

初戀是理想,展翔是現實。

展翔確實沒有太多的男性魅力,但這并不代表張頌文的表演是失敗的。劇中呈現的展翔,反而經過觀察、思考之后才能塑造出來。

《心居》也許算不上張頌文最好的表演,但絕對在水準之上。

02 被狗血沖淡的真實?

張頌文不是沒有演過油膩的中年男人,《風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唐奕杰就是典型。

同一個演員,同為中年油膩男,卻收獲截然不同的觀眾反饋。

這固然有演員投入程度問題,但其中的差別,也反映了作品的問題。

《風雨云》是真正的現實主義,唐奕杰始終都是虛偽、圓滑、道貌岸然、愛面子的中年男人。觀眾對這個角色不會有其他期待。

但《心居》卻始終游走在現實和狗血之間。

它有現實的一面。從馮曉琴到顧清俞,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場,不是片面的、單一的、極端的。

馮曉琴有自己的算計和心機,但她為家庭的付出也是真的;顧清俞對馮曉琴確實苛刻,但她也只是擔心弟弟被騙。

它也有狗血、失真的一面。

馮曉琴老公在追她時摔下樓梯,撞到玻璃而死;顧清俞假結婚的對象是十幾年前的初戀;馮曉琴的妹妹當了親家弟弟的小三……

這種左右搖擺的矛盾性也傳遞給了角色。

展翔就展現出了一種現實題材和偶像劇的不自洽。

他本是一個很現實的角色,粗俗、圓滑、小聰明。

但同時,他又承擔了很多“霸總”劇情。打扮精致,身材保持得比較好,既沒有大腹便便,也沒謝頂。

對比演唐奕杰的時候,張頌文一個月增肥了三十斤,啤酒肚,臉頰圓潤,發際線也很高。

展翔的很多行為,也非常“偶像劇”。

為了不讓女神尷尬,餐桌上拍手就借給別人100萬。

為了接近女神,隨手買一套同小區的房子。

追女神的時候,有原則、守規矩,盡量避免身體接觸,合照都要“紳士手”。

實際上,張頌文、童瑤、馮紹峰這條故事線,走的是愛情劇的路。

童瑤的設定是女神,受過高等教育,氣質清冷,舉止優雅。馮紹峰更不用說,本就是古偶出身。

有錢人追女神,女神愛白月光初戀,三人互相糾纏、試探,關系是狗血、復雜的,愛是真摯、純粹的。

如此設定,張頌文又是男主角,觀眾自然會對他有不同的期待,希望他更有魅力、不油膩。

把一個寫實的人物,套進中年偶像劇般的情節,結果就是油膩、世俗的那一面被無限放大,現實底色被沖淡。

這大概是可惜的。

《心居》原本有可貴的表達。高房價之下的階層分化,立體又多面的角色,復雜的人情世故,理想與現實之困……

但在夾雜著狗血、失真的劇情里,那些足夠復雜、現實的表達被分散,那一抹真實的油膩,也顯得格格不入。

關鍵詞: 電視劇心居 現實和狗血 張頌文的表演 角色的油膩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