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高腰斬!對標亞馬遜,美團缺一個“京東物流”嗎?

2022-03-30 05:42:53

來源:騰訊網

文丨寶帥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正經社》“科技成色考”系列之二】

曾幾何時,王興一邊喊著“it"s all about the long term”,一邊對標亞馬遜。現如今,長期主義的貝索斯已經不再給投資者寫信,對標亞馬遜的美團在兩年利潤轉正之后,又開始了負利潤時期。

3月25日晚,美團發布的財報顯示,2021年Q4 總營收為 495 億元,同比增長 30.6%。凈虧損 53 億元,同比擴大 137%,這已是美團連續第 5 個季度虧損,不過本季度虧損環比已大幅收窄。2021年全年,實現營收1791億元,同比增長56%。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56億元,上年同期經調整凈利潤為31億元。

28日、29日,較一年多前觸及的最高點已跌去70%多的美團港股連續兩日大漲。28日盤中更是最高漲超15%,最終報收11.56%。但這是出于投資者對這份成績單比較滿意,還是股價自身的反彈需要,目前還很難說。

在過去的2021年,投資者或許可以認為,美團的虧損是因為市場不好、監管太嚴、疫情影響……。但是,仔細研判其業務結構可以發現,外在因素并不是虧損的主要原因,真正的問題出在業務本身。

01到家業務并非“雞肋”

美團業務眾多,不過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到家業務,二是到店業務。雖然從營收來看,到店業務低于到家業務,但是從凈利潤來看,到店才是美團真正想做的事情。之所以還要在到家業務上傾注巨大的人力物力,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到家業務中,已經非常成熟的是外賣業務。由于占領了客戶的高頻剛性需求,外賣業務的“流水”很多。不過,這些令人“眼熱”的“流水”絕大部分都不會落在自己的“腰包”里。這一點,正經社分析師在《那些投資美團的人,在怕什么?》一文中也曾有過研判。2021年的財務數據顯示,美團全年的外賣收入為963億元,經營利潤為62億元,經營利潤率為6%,如果扣除其他的費用,凈利潤率也就4%左右。

也就是說,外賣業務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互聯網業務一樣“低成本高利潤”,甚至比很多傳統重資產行業的利潤都低,而且還經常被商戶、用戶、媒體“吐槽”。如此“雞肋”的業務,美團為何又要鍥而不舍呢?原因是流量與活躍度。

高頻剛需的業務最容易引流和提高活躍度,在此基礎上其他業務才更容易變現。根據美團公布的外賣業務運營數據,2021年平臺交易用戶達6.91億元,同比增長35.2%,可以看出,外賣的“引流促活”效果依然強勁。

不過,高頻剛需總是有邊界的,外賣也是如此:在一二線城市的使用很廣,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需求就開始下降了。該如何連接這個龐大的市場群體呢?答案就是社區團購等新業務。

不過,社區團購等新業務目前還處于擴張階段,依然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最近三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中,美團新業務的經營利潤分別為-67億元、-109億元、-384億元,我們姑且不談未來社區團購的競爭中誰會勝出、社區團購會不會受下沉市場的認可和歡迎等等,先想象一下未來這項業務做成后,對于美團來說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其實跟外賣一樣,就是一個利潤極低的“引流促活”業務,一塊更大的“雞肋”,只不過它連接的群體更多,能為到店業務的增利帶來更多的空間。

既然新業務也是不得不做的“引流促活”業務,那業務的壁壘在哪呢?

02新業務還在“燒錢”

新業務目前備受關注的是社區團購和美團閃購這兩塊,從概念和實際提供的服務看,這兩塊好像并不相同,其實,本質上區別并不大,競爭壁壘都是供應鏈,只不過閃購拼的是“短炮”,而社區團購更適合“長槍”。

先看美團閃購。這是美團旗下的即時零售電商,也就是美團自己在自己的平臺上開了一家自營店,24小時銷售商品并即時配送給消費者。這么來看,美團干起了京東的活,而且比京東自營店配送更快。美團為何可以這樣做呢?原因是外賣業務已經讓美團在全國眾多城市構建了龐大的配送體系。

這個配送體系每年的運營成本非常高。根據美團披露的財報,2020年外賣配送成本為493億元,2021年增加到了682億元。

這么高的配送成本只供給外賣肯定使用率并不高,因此閃購等新業務便可以不斷提升配送的使用效率。所以,美團閃購能做成的關鍵因素就是美團強大的配送體系,也就是末端供應鏈的能力,這是核心競爭力。

但是,社區團購就沒有這么“幸福”了,因為它“闖進”了自己不熟悉的新領域。之所以說是新領域,主要是因為社區團購的供應鏈條比閃購更長,美團擅長的“短炮”難以發揮實力。

從上游的供貨商到最后的消費者,中間的倉配物流環節非常多、非常復雜,而且非常“燒錢”。2021年美團持續加大全國范圍內包括倉配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第四季度經調整虧損凈額同比擴大為39億元,全年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56億元,這156億元的虧損凈額主要就是社區團購所致。《正經社》分析師認為,這么大虧損中,絕大部分資金是用于倉配物流的建設。

如此來看,短期內新業務還得看“短炮”閃購的發力,“長槍”團購依然是“燒油燈”。

03缺一個“京東物流”

早在創業初期,王興就不止一次把美團和亞馬遜對標,如今10年過去了,王興確實走上了真正對標亞馬遜的路,然而卻難在了物流上。

目前的快遞物流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順豐、圓通等快遞公司為首的網絡配送模式,一類是以京東物流為首的倉配模式。這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擁有強大的運輸網絡,在客戶下單后可以實現貨物的快速流通,而后者擁有強大的倉儲網絡,在客戶下單后可以直接從就近的倉庫中取貨送達。

在社區團購的物流建設中,美團選擇了跟京東物流一樣的倉配模式。這是好的選擇嗎?《正經社》分析師認為,再建一個“京東物流”不如聯手京東物流。為什么呢?可以從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分析。

首先看時間成本。京東早在做電商的時候便開始做倉配物流,這種物流模式不同于網絡配送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加盟等方式快速鋪開,只能一步一步地扎實推進。京東物流走到今天用了近15年時間,就算是今天重新再造,至少也要7年時間,時間成本很高。況且目前快遞物流領域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京東、順豐、圓通等老玩家也在不斷嘗試新業務,增加業務量,7年的時間未必能做成。

這樣的時間成本能換來多少利潤增長呢?恐怕也不多。不妨再從財務成本角度分析。從京東物流的財報數據來看,京東物流在2021年的凈利潤為-158億元,相較于2019年和2020年的-22億元和-41億元,仍然是大幅虧損。

當然,京東物流的虧損另有原因,如果從京東物流的單票盈利情況來看,也是一個“苦力活”。《正經社》分析師如下圖所示的測算表明,即便是物流做好了,對于美團來說依然不是好生意。

(數據來源:《正經社》分析師根據京東集團、京東物流公告數據測算)

看來,美團社區團購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合適的協議條款,聯手京東物流“補短板”,再用自身的“短炮”優勢做終端。【《正經社》出品】

關聯閱讀1、《正經社》“科技成色考”系列之一:抄底騰訊?別學段永平,緊盯這幾個信號2、那些投資美團的人,在怕什么?3、王興的一道題,美團的兩道坎4、超萬億市值蒸發,美團會否如騰訊般被馴化?5、美團就這樣活成了王興兩年前最討厭的樣子6、美團緣何鋌而走險

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對上市公司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請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關鍵詞: 股價高腰斬對標亞馬遜 美團缺一個京東物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