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觀熱點:一磚一瓦一匠心

2022-07-15 07:49:46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家里的民宿裝修,在大廳砌一面清水墻。所謂清水墻,是磚頭砌好后不做后期粉刷,素面朝天,追求的是質樸與原生態。泥瓦匠王云輝師傅經人介紹,承接了這份活兒。40歲出頭,中等個兒,身著利落的寶藍色工裝,手里捏著一本軟面抄的王師傅,與我印象中泥巴裹褲腿的泥瓦工很不一樣,更像是工程師。我提想法,他認真地在軟面抄上做筆記。砌起的紅磚壁爐墻,他巧妙地在爐口的上方用青磚飾出雙眼皮一樣的弧線,裝飾性和功能性巧妙融合。老紅墻面,白縫勾線,點綴在做舊原木打造的屋里,效果非常理想。

王師傅對于我的夸贊,像使出六成功夫就震場的高手,顯得意猶未盡,拿起一塊剩磚比劃著說:“一塊磚頭通過順磚、丁磚、側磚或陡磚、立磚、側立磚,就能砌出花格,抱柱、橫梁、轉角、窗口,許多不規則的地方,都要做得飽滿挺括。別小看毛坯墻,下面是干擺砌筑,上面是淌白砌筑,里面有很多技巧。”

后來古鎮打造民國風情街,兩棟青磚的名人故居要修復,我馬上想到了王云輝師傅。王師傅講:“維修不只是在建筑上,還連帶出很多要保護的東西,包括老工匠的手藝。”我聽了又是驚嘆,沒想到他有這番眼界。

按王師傅的意思,翻修的磚瓦要忠于原材料,不能以機械化的青磚替代,需要用老手法燒制。黏土晾上兩年,和的水要用中性水,不能機器翻拌,要用人工把泥和得熟透,制坯后陰干,再逐塊手工裝窯燒制。燒的過程要注意火候,使窯內慢慢升溫。燒成后潑冷水冷卻。聽著晾黏土就要花兩年,我用商量的口氣問他,能不能權宜變通縮短點時間?王師傅聽到,很不客氣地反問:“修復老房子等于修復文物,用劣質充數,好意思跟人說是老底子留下來的真東西?”

手工藝者最大的了不得,在于能摒除外界干擾,他人的勸誡、世俗的虛榮、生活的誘惑、權力的脅迫,這一切都無法左右他的行動。堅持自己的內心,做徹底誠實的人。

好在王師傅免費提供晾黏土的場地。一窯老工藝燒制的仿古青磚,在他督工下,耗時兩年多,姍姍出爐。青磚色澤清雅、斷口密實,叩之,有清脆純凈的回響,仿佛樂音。王師傅根據原來的砌筑法,一板一眼地量體裁衣,對豁口處進行修復,銜接一絲不茍。就如醫生讓病入膏肓的人恢復健康一樣,老樓的身姿又恢復了氣度沉穩、骨力遒勁,他很自豪地笑道:“哈哈,可以再活一百年。”

事畢,我滋生出看樓不僅是樓的感覺,一磚一瓦,都是工匠的心意。真誠地邀請王師傅,給風情街的導游們上課,普及一下古建筑知識。在介紹中,既要體現創新的一面,也不能忘根。王師傅高興地頷首答應,表示:“這是老底子留下來的好東西,大家漠視真的很可惜。”

我聽了不無感慨:“現在很多建筑采用裝配式,對傳統泥瓦匠的沖擊很大吧?”王師傅沉思了片刻,鎮定地說:“社會多元,選擇也多,我選擇把自己砌筑的房子做得盡善盡美,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讓房子的主人舍不得拆了重建,這是我的目的,其他不做多想。”

時代潮流涌動,需要多一點人不隨波逐流,而是成為“定海針”。我靜靜聽著,情不自禁地附和了一句:這真是個好目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