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07:33:34
來源:北京日報
春天晝夜溫差大,多風,忽燥忽濕,很容易導致“老風濕”癥狀加重。而實際上,風濕病的病因并不只是受涼受潮,它的癥狀表現也不只是關節腫脹和疼痛。治療風濕病不要“聞激素色變”,也不能盲目進補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資料圖片)
受涼受潮易加重病情
風濕病全稱為“風濕性疾病”,是一組累及骨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其他相關組織器官的慢性疾病的總稱,包括10大類100余種疾病。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骨質疏松、痛風、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也有容易混淆的類風濕關節炎和風濕熱,還有相對陌生的干燥綜合征、肌炎、系統性硬化癥、抗磷脂綜合征等。
風濕病并不單是受涼受潮造成的,多數時候這只是一個誘發疾病加重的因素。風濕病的病因復雜,雖然它不是一種遺傳病,但許多患者因自身攜帶有易感基因,后天可能在病原菌感染、紫外線等環境因素和免疫紊亂的共同作用下發病。
在醫院里,風濕免疫科有個外號,叫“疑難雜癥科”,因為前來就診的患者癥狀往往多種多樣,包括反復發燒找不到感染證據的;心肌酶增高但沒有冠心病的;年輕人發生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不明原因的血常規、肝腎功能異常的;部分肺病等。一些患者經專科治療后效果不理想的,也會被推薦到風濕免疫科就診,比如多發皮疹、眼紅眼痛、長期眼干口干、反復口腔潰瘍和多次流產、胎停育甚至是不孕不育的患者。
注意不典型的風濕病
因為風濕病種類較多,當癥狀不典型時,通過一次篩查常常只能劃定大致方向,醫生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化驗檢查來幫助診斷。到底是不是患有風濕病,醫生最后會結合病史、癥狀、查體和輔以必要的化驗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得出結論。
除了骨、關節和肌肉疼痛這些最常見的癥狀外,風濕病還有很多不典型的表現,如脫發、皮疹、光過敏、肢體末端遇冷變白變紫、口腔及外陰潰瘍、口眼干燥、腮腺腫大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神經、血液等系統的相關癥狀。遇到這些病因不明的情況,建議盡快前往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就診,避免因延誤診治導致病情加重,造成內臟損傷。
由于風濕病與自身免疫反應密切相關,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抽血化驗必不可少。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免疫球蛋白、抗鏈球菌溶血素O、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譜等是風濕免疫科常做的化驗。但需要說明的是,任何化驗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難以達到100%。也就是說,上述化驗指標異常,不等于得了風濕病,只能反應存在患風濕病的可能性;而上述指標都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風濕病,只能說明患風濕病的可能性較小。以化驗類風濕因子為例,陽性不一定是代表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還可能是系統性紅斑狼瘡、乙型肝炎、腫瘤等,有少數健康人也可顯示為陽性。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類風濕因子的陽性率在80%左右。
此外,影像學檢查對于診斷風濕病也很重要。比如,關節炎可能需要做關節X線、CT、核磁或者超聲檢查,而懷疑血管炎的患者,還需要完善多部位血管的超聲或者CT、核磁檢查。
“利大于弊”方可使用激素
在門診,時常聽到有患者說,“風濕病是不死的癌癥”。事實上,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了第一種治療風濕病的藥物,那就是從柳樹皮里提取出來的阿司匹林。如今,藥物治療風濕病已經取得了迅猛發展,藥物種類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生物制劑及小分子靶向藥物等。
糖皮質激素可能是大多數人一提到風濕病治療首先想到的藥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風濕病都需要使用激素治療,只有在使用激素利大于弊的時候,醫生才會根據患者的風濕病類型、病情輕重、合并癥及體重等因素,制定個性化應用方案。比如,對于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后抗炎止痛效果不佳的類風濕關節炎、合并重要臟器功能受損甚至危及生命的系統性紅斑狼瘡,醫生會使用適當劑型劑量的激素,借助激素強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迅速控制病情。
雖然以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風濕病還不能被根治,但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并堅持治療,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緩解癥狀、延緩病情發展甚至控制病情不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做到帶病正常生活和工作。
更為重要的是,大部分治療風濕病的藥物,包括之前價格較高的一些生物制劑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已大幅降價,被納入集采品種、醫保目錄、特藥目錄,大大減輕了風濕病患者的經濟負擔。
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別亂吃
一旦確診風濕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除了少數患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外,多數風濕病患者的自身免疫反應并不是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功能紊亂——也就是免疫功能異常活化后產生了大量的自身抗體,造成機體組織損傷。部分抗風濕病藥物就是通過免疫抑制發揮治療作用的,而盲目進補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可能加重免疫功能異常活化,不但對治療無益,反而可能導致病情惡化。
有些患者“聞激素色變”,卻輕信“偏方治大病”。醫生查看患者帶來的所謂偏方發現,里面的成分其實就是激素。患者剛開始使用時覺得消腫止痛效果很好,但是時間一長便出現了高血糖、股骨頭壞死等副作用,一旦停藥癥狀還會加重。
所以,藥物只有遵醫囑使用,才能既達到治療效果,又能把風險控制在最低。不論被確診為哪一種風濕病,也不管醫生制定了哪一種治療方案,都需要患者配合醫生規律服藥,千萬不要癥狀見好或者化驗指標恢復正常就擅自停藥。不同風濕病的治療需要不同的療程,突然停藥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反復甚至是加重。當然,也不是說服藥就得一成不變,還需要患者定期到醫院復診、監測治療效果,由醫生根據復查情況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在控制好病情的前提下,把藥物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