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05:37:33
來源:新京報
我國成為創新型國家,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而需要更為長期持續的投入與支持。
【資料圖】
5月15日,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創新指標在全球排名已經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順利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他還提到,要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通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進一步優化提升國家創新效能。
那么,成為創新型國家意味著什么?事實上,成為創新型國家,對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首先這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說明我國已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可以持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型國家往往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都能夠取得顯著進展,諸如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一系列重要領域起到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最多的國家之一(申請量已遠超美國),并在5G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成為創新型國家,也意味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科技創新帶來的一系列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持續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品質。例如,我國的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等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全球領先行業,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消費升級。
成為創新型國家,還意味著國家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提升。從世界范圍來看,創新型國家可以在關鍵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創新型國家,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成為全球創新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當然,成為創新型國家,并不意味著可以一勞永逸,而需要更為長期持續的投入與支持。要真正成為創新型國家中的佼佼者,離不開國家層面制定相應的戰略和政策,持續地投入資源和人力資本,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培養和吸引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唯其如此,方能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大的優勢。
持續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長期繁榮的必由之路。這就需要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和努力推動,構建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適應的國家創新體系,通過久久為功,不斷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繁榮。
在此過程中,關鍵之關鍵,在于進一步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核心主體,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將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是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世界科技強國的核心基礎。
在政策上,應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明確和細化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強在財稅、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通過改革持續優化健全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在機制上,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通過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合理確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利益機制。同時,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之間的合作,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在應用上,應強化企業在成果應用和轉化中的主體地位。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的主體,還應成為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和轉化的主體。比如,著眼數字經濟、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數字科技力量所代表的戰略母產業,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合作創新,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共享創新的生態系統。
總之,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是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需要政策和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與發動機,進一步優化提升國家創新效能,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