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05:44:51
來源:新京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陜西網白鹿視頻報道,浙江杭州葛女士曬出自己帶娃上班的消息,并表示公司老板非常好,很喜歡小朋友。同事們遇到特殊情況,也會偶爾把娃帶到公司來,非常人性化。
對此,不少網友羨慕,感嘆“別人家的公司”這種人性化措施,解決了員工的帶娃難題。不過,除了少數有條件的公司,大部分公司都不會允許員工帶娃上班。
在當前普遍托育難的背景下,一些企業能從員工角度出發,允許員工帶娃上班,甚至專門開設托育所,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這并非企業職責所在,要整體解決托育難,還需政府承擔起主體責任,為0-3歲嬰幼兒提供普惠托育服務。
事實上,隨著出生人口的減少,我國各地幼兒園都出現了生源短缺的問題,這正是解決托育難的好時機。可以把幼兒園多出的學位作為托位,為1-3歲的幼兒提供托育服務。
但這一解決托育難的清晰思路,在一些地方難以推進。原因在于,幼兒園和托育分別由教育、衛健部門負責,有些地方也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
當前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針對當前存在的幼兒園學位“多出來”,與托位數“嚴重不足”的問題,及早建立起協調機制,以托幼一體化思路系統應對。
這方面,北京、上海的做法可以借鑒。比如2022年發布的《北京市“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利用空余學位開設托班招收2-3歲幼兒。上海則對推進托幼一體化進行了立法。目前,上海近1000家幼兒園開設了托班,占比60%。
此外,對幼兒園招收的2-3歲幼兒,也要給予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保障幼兒園的辦學經費。這無疑才是解決托育難的正確打開方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