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08:47:01
來源:新華網
2019年以來,重點采取“節”“控”“換”“補”“管”綜合治理措施——
“五”管齊下,華北地下水位回升了
華北地區,我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曾因長期地下水超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現地下水降落漏斗。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改善流域和區域水生態、水環境,事關首都水安全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自2019年1月《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實施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資料圖片)
“通過治理,2022年治理區地下水開采量較2018年減少約40億立方米,壓減地下水超采量26.2億立方米,超額完成了《行動方案》確定的近期治理目標任務。地下水水位總體回升,根據治理區3665眼地下水監測站點監測數據分析,通過治理,從根本上扭轉了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趨勢,實現由下降幅度趨緩、到局部回升、再到總體回升的持續好轉。與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回升和穩定面積占比達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深層承壓水回升和穩定面積占比達97%,水位平均回升6.72米。”2月28日,在水利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介紹,《行動方案》實施以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京津冀地區為治理重點,大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節控管并舉,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
記者了解到,此次治理行動以京津冀地區為治理重點,按照遠近結合、綜合施策、突出重點、試點先行的原則,系統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治理行動主要圍繞“減”和“增”兩個方面,重點采取“節”“控”“換”“補”“管”綜合治理措施。
“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必須把節水作為根本出路,嚴控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節水方面,大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累計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37萬畝,為近期治理任務的2倍;有序推進工業節水減排,推進高耗水工業園區節水技術改造;加強城鎮節水降損,京津冀地區131個縣區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再生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控水方面,主要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在保證華北地區糧食穩產豐收的前提下科學開展適水種植和量水生產,不斷減少農業灌溉對地下水的取用;依法依規壓減或淘汰一些高耗水產業。”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許文海向記者說明節、控方面的具體措施時透露,通過強化節水控水,2022年華北地區地下水取用量與2018年相比減少約40億立方米,壓減地下水超采量達26.2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占比由2018年的50%下降至約1/3,超額完成治理任務。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告訴記者,“管”的具體措施包括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完成白洋淀、永定河等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目標確定并進行嚴格監管;嚴格地下水利用管控,開展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的劃定,強化禁采區、限采區分區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水位變化通報機制;加快城鎮自備井和農灌機井的關停,京津冀近幾年累計關停27.9萬眼機井;健全地下水監測計量體系,包括對水位的監控和對取水量的監測計量;推進水權水價水資源稅改革,調節用水需求和行為。
補水240億立方米,促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節流的同時也要開源。增加外調水,是促進治理區地下水水位回升的重要措施。張祥偉提到的“換”,即多渠道增加水源補給,把地下水供水量置換出來。在充分利用當地水特別是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的基礎上,用好引江、引黃等外調水,置換城鎮、工業和農村集中供水區的地下水開采,推進農業水源置換,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
“補”,即實施河湖地下水回補。在保障正常供水目標的前提下,相機為主要河湖生態補水,增加華北地區河湖水系水量,通過河道再回補地下水,復蘇河湖生態環境。
王道席表示,2018年以來,通過引江、引黃等外流域調水向治理區供水330億立方米,其中253億立方米用于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水源置換;77億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態補水。統籌當地水、外調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等48條河湖持續開展常態化補水和夏季集中補水,累計補水240億立方米。據監測分析,補水河流入滲地下的水量累計超100億立方米,促進了地下水回補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據了解,2022年補水河湖有水河長增至2284公里,形成水面面積736平方公里,分別為2018年的2.5倍和2.1倍。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南運河等主要水系先后實現水流全線貫通,永定河連續兩年實現全線通水,白洋淀生態水位保證率達100%,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與永定河實現百年交匯。
“補水河湖地表水的水質得到顯著改善。2022年四季度補水河湖82個監測斷面,其中Ⅰ~Ⅲ類水質類別斷面數量達63個,占76.8%,與2018年的同期相比上升25.6個百分點。河湖水生態狀況顯著恢復,生物種類有一定增加,魚類多樣性指數顯著提升,白洋淀的野生鳥類增加到242種,較補水前增加了36種。”楊得瑞說。
久久為功,繼續推動地下水治理保護
盡管取得了階段性治理成效,但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鞏固治理成果任務艱巨。王道席坦言,近幾年治理區降水總體偏豐,引江、引黃等生態補水較為充裕,對壓減地下水開采量、促進地下水水位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未來一旦遇降水偏枯或外調水不足,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將面臨巨大壓力。
因此,繼續推動華北地區地下水治理保護、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仍需持續用勁、久久為功。王道席介紹,水利部將推動實施新一輪三年綜合治理方案。在已有治理工作基礎上,著眼實現2035年遠期目標,綜合考慮治理區水資源等情況,合理設置到2025年的治理目標,提出地下水壓采、回補和河湖恢復面積等具體目標,從“節、控、換、補、管”等五個方面制定重點治理措施和任務。持續鞏固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持續推進節水控水、水源置換、生態補水和地下水回補、地下水管控等治理措施,充分發揮南水北調等工程的生態效益,突出生態補水和地下水回補這個核心舉措,壓減地下水超采量,填補虧缺量,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治理成效,確保正常來水年份地下水水位不降低,力爭實現持續穩中有升。
此外,還要大力推動深度節水控水,加快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重點推進農業節水,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加強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進一步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嚴格地下水利用監管,推進新一輪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加快確定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水位控制指標,強化禁限采管理,完善地下水水位變化通報機制;持續推進超采區水源置換、取水井關停等工作;完善地下水監測站網體系,提高地下水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記者 陳晨 通訊員 孫智蒲)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