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07:43:33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香消玉殞,不勝嘆息!
那個因粉紅色頭發而被網民貼上“不正經”標簽的女孩,在堅持抗爭100天后還是自殺了,結束了20多歲的生命。而在幾天前,網傳一位開著拖拉機到西藏自駕的網紅“管管”去世,其妻子稱他是不堪“黑粉”網暴。年前,某地一位中學老師在網課上遭遇污言穢語,導致情緒失控,心梗發作身亡……
網絡空間的“按鍵傷人”,筆者想起來的案例只是少許。對“失控的鍵盤”,人們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見識過它的威力。從夸大其詞到無中生有,從挾私泄憤到無差別攻擊,從泄露隱私到造謠詆毀,網絡暴力事件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每一起,都是氣勢洶洶刀光劍影,受害者莫不傷痕累累;每一起,都在擾亂網絡秩序,污染網絡空間,荼毒社會風氣。
然而想起來都是“厭惡”,治理起來卻頗多“無奈”。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虛擬性和匿名性,天然造成了一個巨大逆差:被網暴者無處可藏,鍵盤施暴的人難以尋跡。這一方面增加了受害者的自我保護難度,提升了維權成本;另一方面也讓“按鍵者”自認多了屏障,更加肆無忌憚。尤其隨著新的媒介平臺和傳播方式不斷發展,新型網絡暴力花樣翻新。
無論現實生活還是網絡世界,不管是真刀真槍還是“按鍵傷人”,暴力都不應被允許。2022年11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通知》,就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依法從嚴處置處罰做出了明確的法律框定。這是一個基本遵循。擦亮“法治利劍”,才能對網絡暴力形成震懾,遏制“鍵盤俠”侮辱誹謗的沖動。盡管從目前情勢看,“漏網之魚”還是太多,但進一寸有進一寸的價值,一個一個懲處、一個一個保護,就能逐漸扭轉如今的戾氣當道。
當然,筆者也呼吁,更多的網民和博主在熱點事件面前,多一些理智和求證,少一些情緒和沖動。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格局中,沒有人敢擔保自己永遠遠離網絡暴力。善待自己的話語權,珍惜“鍵盤”給予的表達權,共同營造一個相互尊重、井然有序的網絡空間,大家各得其所,也共同擁有那份寶貴的安全感。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