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06:21:01
來源:北京日報
在以灰白為主色調的巷子里,突然看見一束鵝黃色的迎春花,雖然冷風虎視眈眈地環伺身邊,但我還是忍不住停下了腳步,湊過去端詳,細嗅著花香。
“黃金偷色未分明,梅傲清香菊讓榮”,雖然迎春花很小,但春天給予了別樣的厚愛。它們有著最鮮亮的顏色,帶給人以清晨第一滴露珠般煥然一新的觸動,而且迎春花黃得恰到好處,淺上一分顯得嬌弱,深上一分顯得沉郁,它處在寧靜與熱情的分界線上,也同時擁有了這兩種氣質。至于究竟在當下表露出哪種,取決于它的心情和人的眼光,而前者恰恰也常由寓情于景的人決定。
比如于非闇筆下的《迎春圖》,筆勢穩重,把迎春花的樹枝畫得如同老樹虬根,在此對比下,新生的枝條倍顯柔軟,像少女的長辮在風中飄蕩,幾朵迎春花則是她親手摘來裝點其上的。老樹生新枝,花開便半春,你莫名地相信,正有更多的花等待著鼓出花苞,畫家對冬去春來的欣喜和恬靜的性格在留白處緩緩暈開。而在田世光的筆下,迎春花的枝條被淡化,分不清是枝條藏在花下,還是花簇堆疊在枝條上,花已經開滿了,在流水邊上傾瀉成另一種流水。
而在擅長比興的詩人眼中,鵝黃的迎春花上更是落滿了斑斕的情感。有“恁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的珍重,有“迎暖分金蕊,橫釵映鬢斜”的歡喜,有“偏凌早春發,應誚眾芳遲”的驕傲,也有“迎得春來非自足”的贊賞……當臘梅退居幕后,在百花盛開之前,迎春花用寒風中顫抖的花瓣填補了早春顏色的空白,這也讓它的美中始終帶有一絲高貴的堅韌。
讀大學時,教授曾說,迎春花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它枝繁葉茂,像一頂密密織起的帽子,可以擋住雨水對大地的沖刷;根系發達,像俯下身子、攤開翅膀的母雞,護住腳下的水土,不讓侵蝕作用有可乘之機。它絕不是弱不禁風,如帕上咳血的花朵,在它優雅與秀美的影子里,是枝丫高聳而有力的傲骨。
不過,和秋菊、臘梅比起來,它終究少了一份凌厲與鐵血的氣息。它從身體里取出一樹的繁花,拋灑在天地之間,花在歌吟,花在獨舞,花在飛翔,花在一切詩行、一切童話里紛紛揚揚。它把自己全部的美好獻給生它養它的這片土地,那粗陋的枝條就像浣衣的手,劈柴的手,可也只有這樣的手,才能從掌紋里開出花來。這一年的人間煙火,貫穿四季的綿白炊煙,由一束迎春花寫下明媚的序言,才能浸染深深淺淺的鄉愁,讓感恩與眷戀有了形狀,有了顏色,有了氣息。
你看她,枝上被人晾曬著衣服卻毫不介意,反而高高地把它們舉向太陽。這鵝黃色的花總讓人有種錯覺,落在上面的陽光會比別的地方多出幾分溫暖?!拔壹议T前有一棵迎春花!”它在千篇一律的巷道里標注出家的位置,成了一種地標,被孩子們自豪地拿出去炫耀,也吸引溜達的老人在樹旁閑聊,讓鄰里間有了一種溫暖。雖然種在門外,但迎春花完全融入了人們的生活。
迎春花并不把舞臺安放在花盆中,而是在籬笆、在路邊、在野地,在各種簡陋、質樸的地方。它的開放,無需陪襯,也不講究背景,它從不做著謙謙公子跨越千里只為折花的美夢,所以它從不會被寫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判詞,它從不孤芳自賞,也不顧影自憐,或許在它的心里,它只是在為春的到來拋磚引玉,只以旁觀者的姿態望著桃李爭春,眼中滿是欣慰,如同長姐看著無憂無慮的妹妹。
有些花生來就是讓人一見鐘情的,有些花卻要人駐足欣賞才能聞到花香,可一旦邂逅,人和花的影子里就會有無形的流動在悄悄發生。張恨水在《北平的春天》里曾盛情稱贊天安門外生長著迎春花的市民花圃:“真個如錦繡鋪地一般。”它必然也鋪進了張恨水的心里。在晚年,疾病纏身的張恨水一直處在文壇的冷嘲熱諷之中,等到他去世后,一生的文學成就才被重新認可,手植的迎春花也終于迎來了遲到的春天,它們每一朵都代表著對春天至死不渝的信心和希冀。
若你在熙熙攘攘的人間匆匆趕路,踏過冰雪,蹚過泥濘,突然撞見一樹鵝黃,嗅到了東風第一香,就該揉一揉凍僵的臉,它不需要你的贊美,但它需要你為自己露出迎接春天的笑臉。在你走后,它會用落花蓋住你的腳印,這一路的跋涉便也將屬于草長鶯飛。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