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4 06:40:57
來源:北京日報
編者的話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冬奧賽場內外,閃耀著用雙手、頭腦和愛心無償奉獻社會、幫助他人的志愿服務精神。這種精神是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在當代的繼承和發(fā)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召開之際恰逢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即將到來之時,讓我們一起聽聽孩子們在奉獻與付出后的收獲與感悟。
晚歸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初一(7)班 李卓熹
指導教師 王勇
“六點半就該到家,這都八點了才回來,飯都熱了多少遍了……”我一進門,媽媽就像上了弦的鬧鐘似地說個不停。聽著媽媽疼愛的嘮叨,吃著熱乎乎的飯菜,我和家人分享起今天放學后發(fā)生的故事。
下午放學后,因為班車還有一段時間才到,我和往常一樣,來到學校對面的小公園。公園里人不多,只見一個小男孩熟練地蹬著滑板車,他的奶奶緊隨其后。“慢點!奶奶追不上啦!”小男孩咯咯地笑著,越滑越快,一不留神,連人帶車重重地摔倒了,頓時大哭起來。
老奶奶踉踉蹌蹌地跑過去,扔下手里的包,心疼地抱起小男孩,看著他嘴角血流不止,慌了手腳,不停地責怪自己。
“趕快上醫(yī)院看看吧,坐我的車。”公園里的一位叔叔跑過來抱起男孩。一切都發(fā)生得猝不及防。老奶奶六神無主,跟著叔叔就往外跑,完全忘記了滑板車和小手包的存在。
天漸漸暗下來,環(huán)顧四周,公園里就我一個人了,我推著滑板車,拿著小手包走到公園門口。怎么辦?一直等下去嗎?如果錯過班車,就必須換乘公交回家,到家就會很晚,家人肯定會著急。可如果就把滑板車和小手包放在這兒,大晚上的,丟了怎么辦?本來就受傷的小男孩肯定會更難過的,他奶奶也一樣……可萬一他們今天不過來呢?
街上的路燈亮起來了,路上的行人依舊陌生。我不停地望向路口,來來往往的車輛,不停地從身邊經(jīng)過。班車時間錯過了。我堅定地站在原地,握在手里的小手包也漸漸有了溫度。
“我的滑板車!”一個稚嫩的聲音傳來,一輛車停在我面前,老奶奶抱著小男孩從車里走出來。“阿姨,就送你們到這,我走啦!”司機叔叔微笑著發(fā)動了車子。
“喔,小姐姐,謝謝您幫我拿著滑板車!醫(yī)生幫我處理了傷口,我沒事了。”小男孩又站上滑板車,咯咯地笑著,充滿活力。
“小姑娘,謝謝啊,瞧我這記性!”老奶奶用滿是老繭的手緊緊握著我的手,握得我的手都有點疼了,“趕快回家吧,別讓家人著急。”
“奶奶,不用謝!物歸原主,我回家啦。”我的心情隨著腳步輕松起來,忽然覺得路燈的光好柔和,街上的景好靜美。
這天,我回家晚了,但我卻因為幫助了他人,心里感到甜甜的。
社區(qū)公告欄
陳經(jīng)綸中學勁松分校初一(12)班 范熙文
指導教師 陳仲童
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電視新聞上經(jīng)常播出醫(yī)護工作者和志愿者辛勤工作的畫面。每次看到他們摘下護目鏡時露出的一道道印痕,我既心疼又感動。疫情得到控制后,我也想當一名志愿者,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寒假里的一天,我路過社區(qū)公告欄時,發(fā)現(xiàn)一些正在看公告的老人,瞇著眼睛艱難地辨認著里面的字,口罩都快貼到玻璃上了。原來,公告欄的玻璃臟兮兮的,把字都擋住了。小區(qū)里許多老人不習慣使用電子設備,都是通過公告欄了解社區(qū)通知。公告欄旁邊的信箱也積滿了灰塵,表面還有些斑駁的油漬,幾乎看不清門牌號了,老人們可能會拿錯報紙。一個想法在我腦海里閃現(xiàn)——何不組織小伙伴們一起來美化社區(qū)?
2月的北京還是挺冷的。在約好的日子,我來到集合地點,看到伙伴們紛紛拿來了家里的掃帚、抹布、刷子、清潔劑……大家分工負責不同的區(qū)域。我把抹布投入水里,真涼呀!大家擰干抹布,開始認真擦拭公告欄,時不時需要搓熱雙手,然后擰干抹布繼續(xù)干活兒。雖然我們的手凍紅了,心里卻是熱的。過了一會兒,剛才路過夸獎我們的奶奶,拎著一個熱水壺走來了。我的雙手泡在溫暖的水里,渾身就像貼滿了暖寶寶一樣。我們謝過奶奶,干活兒更賣力氣了。
我們從下午一直干到黃昏。當夕陽的余暉映紅了擦得發(fā)亮的信箱和公告欄,不少居民陸續(xù)走來欣賞我們的勞動成果。他們站在公告欄前看著里面的公告笑了,并向我們投來贊許的目光。我和小伙伴們互相看看,也會心地笑了。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憑著這顆種子,從我做起,就能讓自己、讓他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寫給冬奧志愿者的信
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哥哥姐姐們:你們好!見字如面。
今天,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給你們寫信,因為這個寒假是我度過的最不平凡的一個寒假——冬奧會在我家門口舉行了!
這個寒假,“冬奧”成了我生活中的關鍵詞。每天完成實踐作業(yè)后,我總會關注冬奧會的新聞,所以經(jīng)常能在電視上看到你們忙碌的身影。你們堅守在首都機場,用熱情的雙臂迎接八方來客;你們忙碌在冬奧村,用流利的外語幫助各國代表團成員解決各種問題;你們飛奔在比賽現(xiàn)場,用微笑和鼓勵點亮每一個角落。雖然你們戴著口罩,我仍然可以聽到你們流利的外語;雖然你們衣著統(tǒng)一,我仍然可以辨認出你們青春活力的身影;雖然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你們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冬奧會志愿者。爸爸媽媽告訴我,你們用辛勤的汗水弘揚民族精神,彰顯中華文化,澆灌友誼之花。有時候我想,要是我也能早點長大,一起加入你們,那該多好啊!
奧運會不是一場簡單的體育競技比賽,它弘揚了一種信念。作為小學生,也許我還不能像體育健兒那樣爭金奪銀、為國爭光,也沒有機會像志愿者那樣親臨現(xiàn)場、參與奧運會的服務與接待工作,但只要我從現(xiàn)在做起,一樣可以弘揚奧運精神。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小使者,向外國朋友介紹北京的歷史和文化;我要做一個講禮貌的小向導,熱情地為前來觀賽的外國友人指點迷津;我要做一個熱愛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用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綠色奧運”的夢想;我更要做一個外語小達人,努力學習外語,長大以后成為一名“民間外交官”。在這里,我悄悄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哦:我已經(jīng)會用聯(lián)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說“北京歡迎你”了!
祝你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此致敬禮!
你們的小迷妹
十八中附小四(3)班 唐意涵
學雷鋒的快樂
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分校初二(3)班 黃一蘭
指導教師 張小磊
雷鋒,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那一年,學校在3月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雷鋒活動,我參加了與雷鋒相關的繪畫與書法作品征集活動。
我將雷鋒畫了下來。眉眼、鼻子、嘴巴、神態(tài)……我一筆一畫細致地畫著,媽媽看著我如此認真,不禁笑了,說她上初中時,經(jīng)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說著她便唱起來:“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我也情不自禁和媽媽一起唱,唱到最后,我們會心地笑了。笑著笑著我感嘆:原來雷鋒精神在媽媽小時候就被傳頌了。我也忽然明白為何自己對這幅畫如此認真:那是出于對雷鋒的敬佩之情。可接著我又開始思考:為何我們要學習并傳承雷鋒精神?
都說實踐出真知。要想找到答案就要去實踐。開學初,學校要求每個班完成一期板報,而我是我們班板報的負責人。查資料、訂計劃、分任務……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用心去做。一天放學后畫完板報,已是晚上六點。看著精美的板報、空蕩蕩的走廊和落日余暉的操場,我不禁笑了。我突然想起《雷鋒日記》里的一句話:“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可能此時我感受到的,就是來自集體的力量吧。
在幾天后的學雷鋒主題班會上,我為全班同學講述了幾個關于雷鋒的小故事。講完后,當班主任胡老師讓同學們說一說班中同學們的學雷鋒事跡時,有同學提到了我畫板報畫到晚上六點的事。我有些驚喜,感覺自己的付出更值得了。那一瞬間,我的疑惑也解開了:當你懷著一顆積極的心、善良的心、熱忱的心去做“使別人過得更美好”的事時,你也會獲得快樂,你的付出總有那么一天會被人看見。
感謝學校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學到了這么多,成長了這么多。同時,謝謝你,雷鋒精神,一路有你,伴我成長。
螢火之光
日壇中學初二(7)班 陳怡菲
指導教師 王云霞
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北京市太陽花聽力言語康復中心,參加志愿服務。盡管來這里治療的孩子們很多無法用言語和外界正常交流,但他們會在康復中心老師和志愿者的幫助下,用小手描繪夢想,用心靈感受關愛。
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和一位戴人工耳蝸的6歲男孩結成了愛心伙伴。志愿活動一開始,我們之間的氣氛有些尷尬,小男孩不愿意和他的媽媽分開,我也不太清楚如何和他溝通。這時,康復中心的老師提議:你們先來一起做猜五官的小游戲吧。于是我牽起他的小手,放慢語速、夸大口型地說話,結果總是我說東,他指西。后來我加上一通比劃,他終于能明白我說的內容了。漸漸地,我們倆鬧成一團,笑得前仰后合,沒有了初見時的羞怯。游戲中,他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友愛與善意在我們之間傳遞著。
游戲之后,我們緊挨著坐在一起,都拿起畫筆,在一張長卷畫紙上合作完成了一幅“美麗北京”繪畫。繪畫過程中,我們互相幫助,康復中心里洋溢著我們歡快的笑聲。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稚嫩的小手是那么靈巧,每根線條都畫得十分細致。在這幅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過這次志愿服務,我深切地感受到:雖然這些孩子有身體缺陷,但他們與健全人一樣對生活充滿熱愛,甚至比健全人更能感知生命的可貴。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也更深刻地領悟到生命的意義。處處志愿行,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用螢火之光照亮他人。
關鍵詞: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
發(fā)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