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7 06:05: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秘訣就是能待住
劉炎林(動物學博士,環保機構貓盟工作人員)
我抿了一口白酒,喉嚨覺得有點涼,嘴里覺得有點淡,腦袋開始有點暈。
我明天離開尕河——如果明早捕捉籠沒有抓到雪豹或其它動物的話——向定乾大哥也一起離開。計劃跟我和向大哥一起離開的,還有佑總、紅亮和狼羽。不過他們三位只是下西寧休息。
按大軍老師的計劃,使用衛星跟蹤頸圈研究祁連山雪豹,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是很快捕捉到第一只雪豹的驚喜提高了我們的期望。因此之故,同志們需要輪流休息好。所以當大軍老師拿出杯子、向大哥拿出塑料酒桶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酒杯。向向大哥致敬,就是向我心目中的創世神話和黃金時代致敬。早在二十多年前,大軍老師和向大哥就在秦嶺并肩作戰,在潘文石先生的帶領下研究大熊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中,他們給多只大熊貓戴上無線電頸圈,跋山涉水跟蹤觀測,做出了那個時代最好的研究。
不過我們明天可能也走不成。也許昨天晚上趕忙安裝的捕捉籠,今天就能抓到第二只雪豹。如果第二只雪豹進入了籠中,那我和向大哥還下不下西寧呢?這是個問題。按大軍老師的一貫風格,說法是:你們自己決定。
這必然是個艱難的決定。既然喝上了,我也就不再擔心這個問題。雖然狼羽同學還翻出舊賬:誰發誓以后在野外再也不喝酒了?狼羽是這次調查中最年輕的成員,也是唯一的女性。不過我明天就回西寧了——如果明早捕捉籠沒有抓到雪豹或其它動物的話——今晚喝一點,也不影響明天的野外工作,因為明天我沒有野外工作了。
昨天和紅亮完成這趟的最后一次長距離徒步。紅亮是我師弟,他在北大完成博士和博士后研究,準備入職青海師范大學。走到兩個小冰川的山梁前,我毫無能量地對紅亮說:咱們分開走吧,你去遠處的,我去近處的。于是我倆在大風里違反安全守則分開單獨行走,約定下午三點在山下的埡口會面。我面對的是北面五百米外的山梁,紅亮面對的是兩公里外的不知道啥地方。
紅亮離開后,我坐在石頭上喝了一袋牛奶,吃了一片面包,在山坡上找回失去的能量。我站到大風呼嘯的山頂,手指僵硬地在山脊上安裝完紅外相機,頗為欣慰地在山頂環拍,拍攝托勒南山和疏勒南山如何相會。
下午兩點半,我就下到了約定會合的埡口。風一陣一陣地吹拂,不是特別大,但顯然也不會暖和。我在埡口上到處找不到避風的地方,只好東走走、西走走。山谷里傳來陣陣雪雞的鳴聲,像是發動機啟動未遂。然后是一架接一架在祁連山上空掠過的飛機。祁連山是繁忙的航線。飛機飛過之后,留下巨大的轟鳴。不知道山地的動物和人們第一次聽到巨大的轟鳴時是什么反應。我想現在它們已經適應了。野牦牛寧愿逃避三公里外的我們,也對飛機的轟鳴無動于衷。
到下午三點,紅亮毫無音訊。海拔四千一百米的太陽光開始失去溫暖。如果他意外摔跤,不能及時趕回來,夜間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顯然會很麻煩。我開始懷疑我們為啥要分開行動。我小心謹慎地爬上山頂,再爬下來,到計劃會合的埡口瑟瑟發抖地等候山脊線上出現的身影。紅亮的身影終于在下午三點半出現在西方的山脊上。我放下心來,開始沿山谷撤離。山谷里亂石嶙峋,想必是凍結的冰河在夏季沖刷出來的。剩下的四公里亂石路,已經是某種安慰。
于是我倆下山。下午五點多,等我們回到皮卡車旁,狼羽已經在等候——這說明她和向大哥已經安裝了兩臺相機;明東和存新也回到了向大哥的車里。明東來自四川老河溝社會公益保護地,存新來自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管理局。每個人都是這個多元團隊的證據。
這就是這趟野外工作的最后一趟長線。我的耳朵和腳趾有點硬疙瘩,這是輕度凍傷的表現,早晚零下二十四度的低溫給我留下了一些痕跡。
然后是今天,我當做是休息日。疏勒河谷里有24臺拍攝猞猁的紅外相機。我和佑總負責檢查一半,狼羽和紅亮檢查另外一半。我的手機不停閃退,我只能憑記憶尋找那12臺相機,但有一臺毫無印象——好在佑總一眼就找到了。大軍老師和向大哥則繼續去尋找那位“尕卓瑪”——已經戴上跟蹤頸圈的第一只雪豹。我們好奇她和小崽的情況。這兩位二十多年前在秦嶺三角定位熊貓的搭檔已經通過無線電信號尋找了十天,今天終于目擊到了,這個消息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欣慰。它們在一片想象不到的山坡上、一塊想象不到的石頭上安詳地曬太陽。如果不是向大哥的利眼和快腿,很難想象會看到它們。
從某個方面看,當你抓到一只動物,這是你了解動物的一個里程碑;當你再次看見它,這是另一個里程碑。這是我們今晚干杯的另一個原因,除了送別。
離別之故,我請Phil?Agland簽了兩個名,一份是天醍同學的,一份是小牛同志的。這位英國紀錄片導演大名鼎鼎,為人謙遜誠懇。他拍攝《Beyond?the?clouds》在麗江待了兩年,拍攝《Between?the?clouds?and?dreams》花了三年。為了拍攝中國國家公園的故事,跟隨我們歷盡艱辛進入祁連山。
“記錄一個偉大的故事,秘訣就是能待住嗎?”
“是的。這是唯一的秘訣。”
雪夜一聲巨響,頓時心如止水
全勇先
小心翼翼地開了一路,進了小區剛松了口氣,車就橫著飄了起來,直直地沖向一棵樹。我心里想:完了完了……一聲巨響,頓時心如止水。
慢慢把車開回家。熄火,下車,頭也不回地奔湖邊去散步。好大雪,踩著舒服。走累了,又到事發現場拍照留念。回家睡覺,路過車位,就是不看一眼。這么大的雪,這么好的心情,我憑啥要看車撞啥樣兒呢?
今天也不看,明天也不看,不看不看就是不看。說不定明天,撞的地方自己就長好了。人生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怎么那么像啊
梁俊
有一回,帶妹妹去幼兒園接哥哥,一位家長看到妹妹忍不住拿出手機拍妹妹,邊拍邊感嘆:“怎么那么像啊。”是啊,妹妹像極了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孩。怎么可以那么像呢?
朋友的公司在推奈良美智的自傳——《奈良美智:始于空無一物的世界》,要借妹妹一用,拍些照片。我們想好好地拍一套,留作紀念。照片會發給奈良美智本人。本人。
本身就是本土物種,還能清理絲藻
倒掛的樹懶
我發現了,治理絲藻啊,溪鰍、中華圓田螺、蘋果螺,還有鑷子、鋼刷子,都不如中華小長臂蝦好使。十幾只蝦不到一周,別說絲藻了,石頭都摳嗤白了。
現在好多人喜歡往魚缸里放一些觀賞蝦,控制藻類的繁殖。我覺得觀賞蝦根本就不干活,就是好看,還不好養,特嬌氣。
我這就是菜場買的,準備姜蔥炒著吃的,回來挑些活的放缸里,本身就是本土物種,還能清理絲藻,挺好。
跟先生學書的日子,熱乎乎的
林凱
人這一生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得到別人的夸獎,尤其是得到自己尊重的長輩夸獎,就更加的內心滿足。
本人也大半輩子過去了,往日時常激動的心早就平復,但是看到衲子先生對我的夸獎還真是有幾分小激動。想一想跟先生請教、學書的日子,就像這中午燦爛耀目的暖陽——熱乎乎的。
就像親戚一般,把酒言歡
奉榮梅
山谷里的藍天,水洗過一樣。前夜,是陰歷十六,紅月亮在山巔,又大又圓,手機拍下來,像金黃的煎蛋,清寒的氣息,裹著霜氣。
昨日冬至,到進山谷兩三里的大表姐家吃晚飯,氣溫更低,回來在田峒中,繁星鋪頭蓋腦地,好像伸手可及。不知多久沒這樣清晰地看到星星了,早晨看到的田野、野草上都是露水,表弟說,打霜半個月了,早晚寒氣很重。
這里距離靖安縣城近30公里,離南昌70公里,夏天溫度也要低六七度。山里人家很多遷居到山谷平地集中居住,老房子空置,有城里人購置,度周末,避暑,或是養老。山上退耕還林,有野豬下到山谷田地覓食。
大表姐家的新房子原來是村小學,占地很大,門前的金橘正黃,酸酸甜甜,屋后山泉淙淙,滋潤著菜園的青菜蔥郁得很。大表姐能干,酸棗糕、紅薯干、姜糖,做了好多小吃,還有年糕與干筍子。
鄰居的老房子,被南昌城里的人買了。主人只周末來休閑,主人的朋友老楊,75歲了,今年夏天過來免費看管,開荒種菜,種藥草與花卉,還常自顧自地喊幾嗓子,甚是健談。我母親與他合唱《瀏陽河》《十五的月亮》,有板有眼的。
吃飯時,大表姐大聲邀請老楊過來喝酒吃飯,就像親戚一般,把酒言歡。山里有古風,熱情好客,夜不閉戶。
那顆流星,已經在我們心里抹不掉了
Roy
把被爐搬到院子里,開啟暖風,關掉所有燈光,我們決定把一切雜事擱下,來一場星空下的精神漫游。
那一夜,我們舒服地依偎著躺在榻榻米上,手機循環輕柔播放著《星晴》《流星雨》《moon?river》《Vincent》……滿天星斗漸漸充滿視野,帶著我們起飛,旋轉,飄遠……風晃動樹影,耳語淺笑浮動在周遭,不時劃過一顆金色流星,又引起一陣贊嘆。……
我們就這么對著星空躺了兩個多小時,聊了許多未來,回憶了很多過去,還因為幾個已經記不住的笑話大笑了許久……不知道很多年后回想起來,會不會以為這只是自己的一場夢。不過還好,就算是夢,那顆流星,也已經在我們心里抹不掉了。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