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陷阱與社交困境

2022-01-21 07:35:06

來源:北京日報

這是一部2020年國外首映的紀錄片。在我們這里,它的重要價值似乎是被遠遠地忽視了。這部紀錄片就是杰夫·奧洛維斯基執導的《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又被譯為《社交困境》《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愿者上網》。

這部紀錄片對我們所熟悉的當下被技術和網絡所宰制的社會,有著深刻的揭示和批判。最了解你的人是誰?父母?朋友?伴侶?也許都不是,在這個時代,最了解你的“人”是大數據。你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透露給各種網絡平臺的個人信息,都由后臺進行匯總。大數據了解你的一切興趣、愛好、煩惱、痛苦,綜合這些信息之后,網絡會給你推送它想讓你看到的事物。我們的想法與隱私,好像被一個莫名的力量,打包給了一個更想懂你的“人”。

這部影片的拍攝地主要在美國。片中出現的人物均是谷歌、YouTube、蘋果、臉書等公司的高管或主要開發者。他們對于自己參與開發的社交媒體平臺有差不多的看法:“我們太天真了,對這些社交媒體平臺消極的一面,過度看輕了。”這些產品的目標只有一個:如何讓你上癮。即使是產品的開發者,也沒有辦法脫離這個怪圈:“我沒辦法,有時我根本控制不了我自己,就算我知道黑幕,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去用。”

上癮,是這些公司賺錢的學問;如何讓用戶上癮,是這些公司賺錢的方法。每一個平臺的科技產品團隊每天思考的問題就是:“用戶每天會花多少時間?”“怎么切碎用戶的時間?”“用戶的弱點在哪里?”比起產品開發團隊,他們更像心理開發團隊,像老鼠一樣找你心理上的漏洞。

讓你上癮不是終極目標。影片中,一位谷歌前員工講述了一個觀點:“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那你就是被賣的產品。”這個道理是什么呢?舉例來說:免費視頻網站和免費游戲網站上的加載廣告、各種瀏覽器的廣告彈窗,你總會在不經意間點擊過它們。而廣告變現,是現在主流網絡科技公司的營業模式,你在廣告上面的停留、點擊都會給公司帶來盈利。但錢總是賺不夠的。資本家就會提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如何不浪費廣告投放的每一筆錢?答案是:要更精準,要在最大程度上勾起你購買的欲望!

“人變成產品”這個論述,可能會使得沉浸在這些平臺中的用戶感到一點點心理不適。他們相信自己使用這些軟件,是他們主動的選擇,而不是被動的。用戶不愿意接受這個可怕的現實背后的邏輯:它會讓你上癮,你在不知不覺中,被媒體數據給“包養”了。

這就像是存在于現實中的恐怖故事,而你就是這個恐怖故事的主人公和受害者。信息數據網絡,就像變態跟蹤狂,跟蹤著你在網上的一切。我們都是數據的小白鼠。我們在網絡上每一個行為,都會被監控、追蹤、分析、預測。大數據把我們拆碎了研究。你憂郁和孤獨嗎?你在手機中藏了一些什么秘密?你偷看了你前任的照片?你深夜有一些隱秘的小習慣?經過數據分析,它們全都清楚地被一個力量所掌握了,這個力量在后臺創建了一個你的模型,它通過信息來干涉你的生活,控制你的身心。這就是現實版《楚門的世界》,大數據就是操縱者,我們就是被操縱的楚門。但是,楚門最后逃脫了,我們可以嗎?

在紀錄片中,有一個學生想搭訕自己的女神卻不敢,大數據根據定位察覺并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給他發送了一個好友通知,還給他推送了女神社交媒體的動態,在動態下追加了一個發蠟廣告——想約會你的女神嗎,來個發蠟?大數據總是會用各種不起眼的方式來影響你,深入你的思維,操縱你的行為。影片讓我們了解到,很多硅谷技術公司的研發者,都在學習“如何用技術改變用戶的行為”,或者說“我們想從心理學上弄清楚,怎樣以最快的速度操縱你”。

社交媒體平臺作為網絡產品,其功能是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信息不斷去完善的,比如社交APP上的點贊功能,“正在輸入”提示功能,豐富的表情包等等。這些有趣的小改變,就像一個個的坑,讓你一步一步地踩了進去。他們的初衷也許是好的?開發者們會說,我開發了點贊功能不是為了傳播伙伴之間的友誼和愛嗎?我的設計讓人與人的交流更加豐富,世界可能會因此變得更為友好呢!但它的負面效應卻是:我們經常因為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圖片,由于點贊過少而煩躁,而自我懷疑。很多人也因此學到了新式的虛偽和欺騙。紀錄片中有一個小女孩,她上傳了美顏相機美化了的照片,在社交平臺上尋求認同,收到贊美時,她也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了!收到詆毀、質疑,她就變得焦慮,自我懷疑,徹夜難眠。影片用真實數據告訴我們,自從社交媒體開始大量占據青少年的生活之后,抑郁和焦慮的比重開始大幅度的增長。

這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其實也是很有創造性的。除了使用畫外音講述、大量CG技術和動畫特效之外,還在影片當中穿插了一個為講述相關信息而設計的劇情片,以模擬一個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母親在用餐時沒收了家人的手機,想要抵抗手機信息對日常生活的侵蝕,但她似乎并沒有成功——大家之間已經沒有什么話題。手機被收走的一剎那,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著異常復雜的表情,餐桌上籠罩著尷尬的氣氛。把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比例進行適當調整,當然是正確的,可并不是所有用戶都可以做得到。

生活與網絡被混為一談。在虛假信息泛濫的網絡大環境下,你無法準確判斷什么是真實,什么是虛假。詭異的是,虛假的永遠比真實的更受歡迎,傳播速度更快、更廣、更掙錢……就像2020年疫情期間,人與人線下的交往基本都被切斷了,每個人在這段時間都加速地向虛擬世界陷落。

這部紀錄片并沒有徹底否認網絡和新技術的價值,只是讓我們警醒。它曝光了數據媒體的陰謀,剖析了大數據的本質。網絡模式的誕生,徹底瓦解了傳統的生活,這是地球上每個角落都在發生的事情。現在,有兩個選項擺在你的面前,你是想做身處現代科技但是卻被操縱的楚門,還是做身在原始社會卻自由的魯濱遜?也許你并沒有選擇的空間。

關鍵詞:

推薦閱讀

智能陷阱與社交困境

發布于

趙珩記憶中的東四二條

發布于

曾來過

發布于

兒時看燈

發布于

葫蘆雖小藏天地

發布于

這里是北京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