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就此重生?從這六個方面幫你把把關

2022-03-23 21:49:20

來源:騰訊網

從ICU到KTV,僅僅一周的時間。

3月15日,是港股的至暗時刻。

恒生指數暴跌5.72%,錄得2015年7月9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最低下探至18235點,創2012年6月6日以來新低。

這背后隱含的市場假設,是香港股市過去10年寸功未建,企業前景不及2020年疫情、2018年貿易沖突,直逼2012年的歐債危機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但在高層發表講話后,疊加中概股回購潮,恒生指數眨眼之間恢復至22000點,某種程度上說明市場當初過于悲觀了,流動性喪失之下奪命狂奔。

那么,港股就此重生了嗎?大跌大漲之后的恒生指數現在還便宜嗎?

當前的港股,處于歷史哪個水平?

今天,我們讓數據說話。

風險溢價

股債風險溢價,是衡量大類資產配置性價比的重要標尺。

股債風險溢價越高,意味著配置股票越劃算。

在我們的APP里有A股和美股的股債性價比小工具,港股這塊是什么水平?

3月15日,恒生指數的風險溢價為8.54,高于近10年風險溢價7.74的上方1倍標準差。

這意味著,恒生指數風險溢價接近歷史高位,已經具備相當強的配置吸引力。

隨著恒生指數恢復至22000點,目前風險溢價已處于過去10年的均值水平。

估值水平

3月15日,恒生指數收盤18415點,市盈率8.8倍,市凈率0.88倍。

全球主要指數中,破凈的恒生指數,獨一份。

再看歷史百分位,0.88倍市凈率處于過去10年歷史均值下方2倍標準差,也就是最低10%區域。

過去10年達到均值下方2倍標準差,還是2016年2月和2020年3月,都是當年的大底位置。

而8.8倍市盈率的恒生指數,處于過去10年歷史均值下方1倍標準差,對應著2012年6月,2013年6月、2014年2月、2015年8月、2016年2月、2020年3月,也是當年的底部。

不過,還要注意一點,恒生指數在2020年后不斷改革,加入更多的科技公司,成分股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市盈率會有一定的影響。

當前恒生指數的市凈率和市盈率,都恢復到最低30%百分位區域。

股息率

股息率,即股息與股價間的比率,通常股息率越高越高越好,也是衡量企業投資價值的重要標尺之一。

3月15日,恒生指數的股息率為3.16,處于均值附近,說明吸引力相對一般。

AH溢價率

一直以來,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均上市的公司,存在同股不同價的情況。

AH溢價率越高,說明A股的股價越貴,港股的配置性價比就越高,那么就會吸引部分資金回流港股。

3月15日,盡管大陸和香港股市都在暴跌,但港股跌幅更大,AH溢價率不降反升,達到了147.12。

而過去10年,這一數字的最大值是154.23,最小值是89.38。

147.12的AH溢價率,已經處于歷史極值水平,意味著港股相對A股處于歷史最便宜的區間。

目前AH溢價率收盤139.76,仍處于歷史最便宜的區間。

恒指波幅指數

恒指波幅指數,作為判斷投資者投資情緒變化的有效指標,值得關注。美股那邊對應的則是VIX指數。這個指標類似于我們韭圈兒的恐貪指數。

根據歷史經驗,當恒指波幅指數超過25時,表示市場對未來的非理性恐慌;恒指波幅指數低于15時,表示市場出現非理性繁榮。

3月15日,恒指波幅為49.44,僅次于全球疫情大爆發的2020年3月,歐債危機的2011年8月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這說明,投資者已經非常恐慌。

當前收盤30.77,說明投資者仍相對恐慌。

港股龍頭

光看指數,可能大家的觀感并不直接。

港股的總龍頭騰訊控股,可能更能感受到這次港股的慘烈。

3月15日,騰訊控股收盤298元港幣,市盈率12.6倍,創下2004年上市以來新低。

過去15年,騰訊的估值中樞約40倍,12.6倍市盈率的騰訊,接近均值下方近3倍標準差,反映出投資者對騰訊的未來非常悲觀。

那么12.6倍的騰訊,到底多少來自于滲透率見頂的影響,多少來自于監管規范的因素,多少來自于本身的經濟不好帶來的負面影響?

騰訊是否被過度悲觀地定價,我傾向于肯定,但最終仍要交給市場。

結語

昨天,又有公募基金喊出“戰略性看好港股的系統性投資機會”。

對,就是最近風頭正勁的丘棟榮,我之前也專門寫過兩次。與他年報里類似,他從估值、基本面、交易三個層面來進行闡釋。

相比去年,高喊南下搶奪定價權,這次會不一樣嗎?

風險提示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和意見僅作為客戶服務信息,并非為投資者提供對市場走勢等判斷進行投資的參考。我司對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數據的準確性不作任何保證,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在未來不發生變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觀點。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前應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以及在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發布的正式公告和有關信息,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及風險評級,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中國證監會的注冊不代表中國證監會對基金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推薦或保證。以上材料如需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運營人員,謝謝支持。

關鍵詞: 港股就此重生從這六個方面幫你把把關 恒生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