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20:20:53
來源:騰訊網
3月22日港股盤后,小米公布了Q4以及2021全年的業績。
2021年Q4 實現營收 855.75 億元,同比增長 21.4%,調整后凈利潤 44.73 億元。
全年來看,公司實現收入 3283.09 億元,同比增長 33.5%, 調整后凈利潤 220.40 億元,同比增長 69.5%。
從之前的市場一致預期來看,在營收和調整凈利潤上面都略微超出了預期。財報公布后,小米ADR拉升漲超8%,小米港股今日收漲4.08%,報14.78港元。
小米財報公布后,多家大行下調了對小米的目標價,但摩通、瑞信兩家大行仍給出較高評級。
摩通:目標價由20港元下調至19港元,維持「增持」評級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指,小米集團去年第四季經調整溢利較市場預期及摩通預測分別9%及13%,主要受惠于互聯網服務業務毛利提升及智能手機平均售價更高。
摩通指,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下滑,消費放緩及互聯網廣告增長有限,同時新興市場或因高通脹而承壓,認為行業經營環境仍然充滿挑戰,令小米目前市盈率已降至11.8倍,為上市以來最低水平。
該行預期,小米將始終如一地執行其發展戰略,智能手機產品在海外及中國市場的份額持續提升,產品高端化程度提高,互聯網服務以健康市場溢價增長,在海外市場的貢獻提高,物聯網業務亦在穩步增長。
雖然小米近期與其他科技股一同被市場拋售,但摩通相信公司面對ADR上市、互聯網平臺法規、中國國內高風險敞口等中國科技股常見風險較小,認為目前估值及運營水平健康,提供較有吸引力的風險回報。
瑞信:目標價由24.2港元下調至22.5港元,評級「跑贏大市」
瑞信表示,由于地緣政治緊張、持續的供應中斷和安卓系統,將小米2022和2023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下調7%至2.07億元和2.28億元人民幣。由于供應鏈受限和Android手機疲軟,瑞信將小米2022和2023 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下調9%和11%。
瑞信認為,由于半導體供應恢復,由歐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推動的出貨量將積壓在下半年。瑞信預計 ,小米2022年互聯網服務業務將在海外廣告抵銷國內互聯網壓力的推動下,按年增長19%,物聯網可能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
野村:目標價由31港元下調至16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野村發表報告,自去年5月以來對小米持審慎看法,因同業榮耀加入市場競爭,令小米在內地市場份額缺乏增長,料公司今年硬件業務付運會迎來挑戰。
該行認為,小米的目標是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2億部,但由于中國需求低迷以及烏克蘭與俄羅斯戰事導致的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該行目前估計小米今年的出貨量可能只有1.9億或更少,預計2022年小米的電視出貨量可能會達1,300萬臺左右。
野村表示,有別于智能手機零部件供應商,料小米的毛利率波動較小;認為只要小米功在海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它可能仍然是一只值得關注的股票,而電動車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果小米能夠成功擴大其電動汽車業務,可能成為其估值的上行催化劑。
麥格理:目標價由16.81港元下調至12.8港元,維持「中性」評級
麥格理發表報告,指小米去年第四季毛利率在物聯網和互聯網服務的推動下稍勝預期,但較高營運開支導致其經營利潤較該行估計低18%,而且每月活躍用戶增長也低于該行預測。
報告補充,雖然小米對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增長保持樂觀,但該行保守估計智能手機銷量增長3%,反映了該行對中國、印度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其他中國 Android品牌在其他海外市場的日益增長的擔憂,這可能會減緩小米的增長速度。
該行預測,小米今年物聯網和互聯網服務的收入將分別增長 30%和10%。由于較低的游戲收入、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和較高的經營開支預期下,該行將小米2022至2023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預測降低約23%。
編輯/new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