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13:43:29
來源:生命時報
近日,不少讀者來電咨詢,為何一到冬天,大便經常不成形,需要就診嗎?本期,《生命時報》采訪上海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孫永順解答這一問題。
“大便不成形,首先要判斷是真腹瀉還是假腹瀉。”孫永順說,偶爾一次因吃多了涼性水果、蜂蜜等通便的食物后,出現大便不成形不算是真腹瀉,不用特別理會。腹瀉不僅有大便不成形的情況,還伴隨著大便次數增多、腹痛腹脹等情況。其次,還要明確導致腹瀉的原因,常見原因有細菌、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寄生蟲等。出現腹瀉后,首先應到醫院進行大便常規檢查,如果確診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建議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是病毒感染導致的腸功能紊亂和腹瀉,需要對癥治療。冬天是病毒性感染高發期,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都會在冬季高發。另外,孩子在冬天也容易受天氣影響,又因為體質較弱而出現發熱、腹瀉等情況,需要及時治療。但如果長期在冬季出現腹瀉情況,就要考慮是否是其他問題。孫永順解釋,中醫認為,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泄瀉包括外感寒濕導致的寒濕泄瀉、外感濕熱導致的濕熱泄瀉以及因吃東西導致的傷食泄瀉。其中,濕熱泄瀉常在夏季多發。另外兩種多在冬季發生。慢性泄瀉則包括脾胃虛寒、脾腎陽虛、肝郁脾虛等。
寒濕泄瀉。常表現為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口腔黏膩,大多是因冬季外邪入侵體表,困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脾胃功能失調后,就會出現大便失泄,也叫“濕阻腸道,傳導失司”。對于寒濕泄瀉,一定要散寒與祛濕并重,才能達到止瀉目的。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散,方中的藿香可解表散寒,芳香化濕。
傷食泄瀉。常表現為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穢、瀉后腹痛減輕,伴脘腹脹滿、噯腐酸臭、食欲不振等。冬季逢年過節,常有人會因為貪吃而傷食,繼而出現腹瀉情況,可以用保和丸治療。
脾胃虛弱。這種情況一般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治療核心是健脾益氣,可用參苓白術散,能起到健脾益氣的功效。存在脾胃虛寒的情況,如肚中常咕咕叫,人怕冷,還可用理中丸溫中散寒。
脾腎陽虛。表現為五更泄瀉、面色發白、腰膝酸軟、腹中冷痛等癥狀,多因久病、久瀉不止、其他臟腑的虧虛等損傷脾腎之陽引起。治療可用四神丸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肝郁脾虛。表現為大便溏薄、少腹脹痛、情緒焦慮、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等,多因情志不遂、郁怒傷肝,或飲食不節、勞倦太過等引起。治療應使用痛泄藥方,能起到抑肝扶脾的功效。
此外,日常飲食也要注意。嚴重的急性腹瀉、嘔吐需要禁食。一般情況下,需進流食或半流質飲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燒烤等;不能吃難消化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紅薯等;不吃助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等。腸胃受傷后,需要讓它得到足夠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