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匯總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匯總
1、昆曲
昆曲是漢族最古老的傳統劇種之一。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尤其是戲曲藝術。它被稱為“百園蘭花”。昆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代表作”。
2、古琴藝術
古琴藝術是一種水平演奏弦樂的獨奏藝術形式,包括古琴和長笛兩種演奏方式。古琴藝術是繼昆曲之后的第二種中國文化,被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琴藝術是歷史上最古老、最連續的器樂形式,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婦女兒童所熟知的“高山流水”、“燒琴煮鶴”、“對牛彈琴”等成語,都與古琴有關。
3、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民族最古老的民間文化節日,是由古代的龍圖騰祭祀活動演變而來的。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這天跳入汨羅江自殺。后來,人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正式批準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舉世聞名的節日。
4、中國雕刻
它是書法(主要研究篆書)與雕刻(包括鑿刻和鑄造)相結合的藝術。古璽具有獨特的風格、外觀和較高的藝術品質,為篆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5、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古代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中國書法是從中國文化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漢字是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依托漢字是中國書法區別于其他書法的主要標志。
中國傳統書法是隨著漢字的產生和演變而發展起來的。經過3000多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6、中國剪紙
中國剪紙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有中國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融入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間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在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會上,中國剪紙項目被評為“人類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中國絲織技藝
蠶絲被不僅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也是中國的文化象征。五千年來,絲綢之路為中國歷史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8、宣紙制作技巧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的杰出代表。這種技藝代代相傳,不斷完善,并與各種文化元素相結合,對中華文化的傳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9、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以程式化、符號化的虛擬表演為特點,注重手、眼、姿、步的綜合動作。它表達了中國傳統社會戲劇的審美理想,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它植根于中國傳統的敘事結構,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
10、針灸
針灸起源于中國,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針灸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一代又一代,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穩定的實踐效果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