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導演(楊凡導演的老婆) 相關內容了解

2023-06-06 11:22:38

來源:互聯網

導演楊凡(導演楊凡的妻子)

4月24日,“2021香港電影主題攝影展”在廣州開幕。


(資料圖片)

一組20世紀80年代的黑白老照片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成龍、劉德華、林青霞、王灝兒等香港電影巨星,

它呈現出罕見的綠色外觀。

1984年王灝兒演員

1983年鐘楚紅演員

1981年林青霞演員

照片的拍攝者是陸,

曾經是香港電影界的名人,

大家都知道這個“陸 *** ”,

成龍、施南生等密友都叫她“阿陸”。

對她來說拍照很容易,

拍完之后她連底片都沒存。

在徐克的建議下,

這張照片作為“電影 *** 人”的相冊出版,

三個房源都被搶了空。

攝影師陸

展覽開幕前,與魯進行了遠程連線,

她聽大明星的幕后故事,

以及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魯·

作者陸,編輯

1984年演員蘇關妮

4月24日,“流動的飛影”2021香港電影主題攝影展在廣州開幕。展覽在廣州最火的商場K11舉辦,不需要門票。當時正值周末,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路人,擠滿了展覽現場。

吸引人的是一組黑白照片:正在擦掉眼線的林青霞,雙手托腮的徐克,半身站在游泳池里的王灝兒...一位觀眾生動地分享了自己觀展的經歷:“看到一張照片,這個人坐在哪里都那么帥。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劉德華!”

張艾嘉,導演、制片人、演員、歌手,攝于上世紀80年代。

照片拍攝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定格了這些天王的純真年代。王灝兒18歲,惠英紅21歲,劉德華22歲,鐘楚紅23歲...他們只是行業新人,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得獎。

那時候,梁朝偉還沒上TVB培訓班,許鞍華還沒拍《奔逃怒海》,許剛從電視轉行拍電影,吳宇森還在拍卓別林式的喜劇。

導演許鞍華1979

導演兼制片人吳宇森1979

導演徐克1980

香港電影也處在成功的前夜。那時候還沒有香港電影節金像獎,德寶電影公司還沒有誕生,新藝術城剛剛成立。領頭的是邵氏,這位后起之秀從邵氏手中偷走了李小龍、許冠文和許冠杰的兄弟嘉禾。

港片要十年才能成為“東方好萊塢”,產值亞洲之一,世界第二,“碧洲程頤”(周潤發、周星馳、成龍)才能成為票房保證。

導演程小東,武術指導1982

導演林嶺東1985

這些照片背后的攝影師是陸。她1949年出生于香港,23歲開始接觸攝影,成為當時香港文化界和電影界的知名攝影師,也是香港電影崛起的見證者。之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于1982年舉行,魯是發起者和創始人之一。

當時,魯描述說,大家都處于“打架”的狀態。他的工作是 *** 電影,他在腦海中思考電影,當他坐下來時,他談論電影。“大家都覺得必須抓住那個機會,現在不做就來不及了。”

蒂娜演員1980

1979年謝賢演員

"那真是香港電影人的黃金時代。"她感嘆,“電影行業、文化行業、傳媒行業、電視行業都是混在一起的,不是所有的好朋友都應該成為好朋友。”

在尖沙咀,她的朋友開了一家酒吧,里面有食物和明星的照片。許多活動,如新聞發布會和電影開幕式,都在那里舉行。“你可以看到所有人都在那里,而且很吵。”

魯與

這部電影剛上映時,她和朋友們習慣去看首映的午夜演出。"在你走之前,你必須預約吃飯,并且在那里預約."

午夜秀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活動,“是我們香港電影生態的一個特色”。一般安排在周五或者周日晚上11點半。“所有大電影院都必須安排午夜放映。年輕人不得不去看午夜電影。大家搶票看,場場爆滿。電影院到處都是小販,整個香港城燈火通明,就像不夜城一樣。看完電影要打車,好幾個小時都打不到車。”

看完首映式,魯的導演和演員朋友們都聚在一起談談自己的感受,觀眾的反應,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馬上回編輯室修改。

魯與

魯和成龍

她曾參與經營雜志《電影雙周刊》,內容包括采訪、翻譯、影評和學術研究。“其實我們辦雜志,也是研究一兩本外國電影雜志,目的是宣傳香港電影文化和知識。”

她形容這是一本“粉絲雜志”。投稿的都是當時文化圈的積極分子、知識分子、文藝青年。沒有稿費,以實現理想為目的。大家都在疑惑,既然是雜志,就要有插圖,文字內容都有,就是缺圖。正好盧有照相機,就給了她拍照的任務。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了這些珍貴的照片。

因為當時的經濟條件,《電影雙周刊》只能印黑白的。為了配合印刷出版,魯專心進行黑白拍攝。照片一拍就很受歡迎,國內外的報紙雜志爭相刊登。

拍攝這些照片是盧的副業,她沒有收入,所以她只能在業余時間做這件事。1983年,她因個人原因停拍《電影人》,與眾多后起之秀失之交臂:1984年梅艷芳憑借《緣分》獲得更佳女配角獎,1986年梁朝偉憑借《地下愛情》獲得更佳男主角提名,張國榮于80年代末退出歌壇,投身電影界...

1979年鄭少秋演員

導演胡金銓1980

在采訪中,她承認自己曾想過會有很多年輕人接替她繼續拍攝《電影人》的主題。“如果我占據了這個位置,這些年輕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但沒想到,不會有她這樣的電影人。

對于來說,時隔30年,“電影人”系列的突然走紅純屬偶然。不過她也很高興看到現在的人喜歡這些照片:“我們這一群人做過的這些事,還是有價值的。現在想想他們,我不后悔付出了這么多。”

以下是她的自述:

魯·

為了拍張照片,我等了一晚上。

我從1979年開始為香港電影雙周刊拍攝這些照片,一直到1983年。5年時間,拍攝了近200位香港電影人。我的很多電影導演和演員,雖然現在都是大姐大和手機,但那時候其實都是新人。

我在片場拍了大部分照片,躲在陰暗的角落里,等待機會。我經常要等很長時間才能拍一張照片,等了一整夜,直到天亮。

1981年林青霞演員

林青霞,一個美麗的女人,那時已經非常有名了。那天晚上我很倒霉的拍了她,基本上白等了一晚上。天快亮了,我什么都沒準備。也很奇怪她當時要卸妝。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么豪華奢侈。她連個助理都沒有,也沒有那種豪華漂亮的私人彩妝車。她走進一輛臟兮兮的貨車,開始卸妝。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你也知道,面包車的門很窄,很難擠進去。還好我小,一瞬間就進去了,馬上按下了快門。她被我拍了,沒有任何反應。

1985年王灝兒演員

有一次,我碰巧在片場遇到了王灝兒。真的很漂亮。她正好在拍《打工皇帝》,很隨意。她在一個游泳池邊,等著玩,我就順手拍了下來。男孩很喜歡這張照片,他很震驚。

1985年許冠杰演員

那時,許冠杰也在拍攝《打工皇帝》。他很在意照片的效果,所以很難拍到他。我不想拍他的演技表情,只能等。

他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人。為了上鏡好看,他一停機就開始健身,不斷鍛煉。所以我等待著,直到我發現他對工作的投入,沒有任何做作或意識。當你看到許冠杰的照片時,你很少不笑。他看鏡頭的時候總是露出燦爛的笑容,但這張照片里他沒有笑。

1981年惠英紅演員

那時候邵氏的工作室是香港更大的,我經常進去等機會。有一次,當我轉過頭時,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惠英紅。現在當然叫她“紅姐”,但在1981年,她才21歲,我們都叫她“小紅”。

我很了解當時的邵氏工作室。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當我看到她時,我為她感到難過。周圍都是男人,她是唯一的女孩。可想而知當時的壓力和困境是怎樣的。

其實那時候她已經提名了更佳女主角(之一屆香港金像獎),演技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所以大家看到照片里她的表情都很奇怪。不知道為什么,我不自覺地用弓角拍了她。她迷茫的眼神只是在等待一部電影。

劉德華演員1983

還有劉德華。1983年,他真的很年輕,只有22歲。拍完《逃向怒海》后,大家對他的看法都不一樣了。突然受到這么多關注,他有一段時間對自己的演藝前途有點迷茫。

當時,在中環一座大樓的上方,我看到他坐在窗臺上,俯看著下面的高樓。一個年輕人,面對香港這座繁華的城市和自己的未來,一臉迷茫。我故意把他做得很小,就像一個中學生,初出茅廬,不知所措。很自然會想到他當時的遭遇。

成龍,導演兼演員1981

最特別的一部,我覺得是成龍的那部。成龍這么認真冷靜的人,很少給人這樣的面子。我給他拍了張漂亮的照片,就像一尊雕塑。

我忘了他當時拍的是什么電影。我只記得那天他必須是導演和演員。可惜那天晚上不太順利,成龍很晚才發脾氣。我很少看到他如此生氣。突然他轉身一個人出去了。

我會馬上趕上他。他走到布景的角落。天太黑了,他就坐在那里發脾氣,想著怎么解決問題。他的手臂,他的臉,三角形的構圖都在,光線恰到好處。我立即按下快門。然后我就收工了。我只在那天晚上拍了這張照片。

演員恬妮是上世紀八八十年代著名的色情明星。她出演了《雪娘》和《金瓶》。

我鏡頭下的明星都不像“大明星”

那個年代的文化界、電影界都知道我是“來拍照的陸 *** ”。我去電視臺和電臺,他們都認得我。知道這個人又來拍照了,他們自然給我開綠燈讓我進出。

至于去片場,那就更容易了。跟制片人打個招呼就行了。大家都很配合,馬上會告訴你時間,地點,拍攝安排。有些人如果在很偏僻的地方,甚至會派車來接你。

我的照片是不擺姿勢的,因為一擺姿勢,他們的星范就出來了。我不要大明星的樣子,我要他們最自然的狀態。

1980年狄龍演員

我讓他拿著的這張狄龍的照片是一張掛在墻上的黑白海報。它有半個人高,很重。我讓他脫下來帶回家。繼續走,他就不用擺姿勢了。

當時,許多電影界的人在麗晶酒店開會、聊天和與人見面,鐘楚紅的照片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1983年鐘楚紅演員

那天晚上我們都在聊天,非常放松。洪 *** 坐在我對面。當時她已經拍了四部電影,發展非常順利。但在電影界的人面前,她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的,就像一個專心聽講的好學生。

導演李翰祥1981

很少有人注意到李翰祥的那張照片,但我非常喜歡它。我拍他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導演了,而且很霸道。

這張照片里,他站在一堆群眾演員旁邊,中間有一種舞臺感,像是在擺拍。其實他在導演拍攝,他要喊:攝像機!

導演兼攝影師楊凡1984

導演的照片,楊凡,是我們在他家聊天時拍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身后的畫面是張大千的,他的姿勢不自覺的和畫面中的 *** 一模一樣。我發現這個后,馬上躲起來拍了下來。

制片人、導演、演員麥家是1982年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更佳男主角。他主演了《更佳拍檔》并執導了《他是我的兄弟》。

很多人的氣質都很特別。比如麥家,你看著他就覺得他幽默,其實他一點都不幽默。你說他兇,其實他不兇。反差可以很大。

導演唐書璇1978

唐書璇,我們開玩笑說她是香港的嘉寶,因為她有那種特別高貴的精神。她說話溫柔,是個漂亮溫柔的人,照片比自己差很多。

《洪金寶1982》的制片人、導演和演員

洪金寶,他實際上有很強的氣場,但在我拍的照片中,他沒有氣場,他已經收斂了。他從小就是大哥哥,也很累。他能不能暫時不要當大哥了?在我拍照的那一刻,他不用當大哥,不用扛這些東西,肩膀也放松了。太棒了。

《曾志偉1982》的制片人、導演和演員

(曾)志偉也是。雖然現在是手機,但其實很可愛,就像小孩子一樣。所以,我讓他看起來很天真害羞,不是一個很厲害的電影人。

關德興總是一個硬漢,他似乎很少放松。我想象不出他進衛生間的樣子。最后,他坐下來休息,完全進入了自己的境界,“我不是你的關德興,我就是我”。

關德興演員1980

他坐在沙發上,旁邊放著書法,穿著唐裝。這些元素豐富了這張照片,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分量都聚集在這張照片里。太美了。

拍照前,我不跟被拍的人聊天。對于某些人來說,聊天引導可能是個小技巧,但我盡量不去用。我覺得,其實你跟我聊天已經被我賄賂了。我還是想讓你盡可能的真實。

吳媽導演兼演員1982

鏡頭越來越近。

其實我不是專門學攝影的。70年代初,香港經濟還沒有那么發達,生活也不富裕,也沒有專門針對攝影的課程和學校。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自己摸索,拿個萬達單反相機,玩一點黑白打印。

陸的另一個著名攝影項目《美麗中國人》是在中國內地拍攝的黑白街頭 *** 。

我的風格是街頭風格,不是沙龍風格。沙龍型攝影更喜歡在室內拍攝,注意光線等等。但是我喜歡那種很近的鏡頭,黑白的,紋路很粗的,但是不喜歡柔和的,更喜歡強烈對比的效果。

我拍照片就像打游擊戰。我必須又快又準。我用的是28毫米鏡頭。我要拍得很近,沖到他們面前,按下相機,然后就走。

1980年蕭芳芳演員

蕭芳芳的那張,那天她對鏡頭很敏感,因為當時她的皮膚有點問題。我到現場的時候,她正在化妝,這是她最緊張最難熬的時刻。

她那么聰明,當然知道我在拍照。好在我個子小,穿衣服也不顯眼,存在感很低。當時機到來時,她已經忘了化妝品對皮膚不好。我抓住了最敬業最專業的精神。

其實她愛的是一個漂亮的人。她平時和我們一起吃完飯拍照的時候,都要馬上補口紅。所以我拍這張照片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我不好好拍出來發表,她可能會很生氣,罵我。

1978年梁醒波演員

鄭文雅是1983年至1979年的“港姐”,主演過電影《小小恐懼》和《天倫之樂》

這些年來,我很幸運,從來沒有遇到過因為我的照片而責怪我的人。只有拍攝盧燕是非常危險的。盧燕修女讓我很難過。

我拍她的時候,她已經是國際巨星了。要知道,女明星年紀大了,你跟她這么親近她就反感,等等。所以她有點不耐煩,不想被我拍。

1978年盧燕演員

我給她拍照的時候是在更衣室。當時我已經準備放棄了,但是一有機會,她在專心化妝的時候,突然跳到梳妝臺下面,舉起相機沖上去拍了一張。

女人最討厭的就是從下面拍她,但是因為她氣場很強,完全拍成了巨星。我認為那張照片非常漂亮。我拿了就走了。她要罵我我也聽不到。

此外,有趣的是,林子祥的照片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記得是在片場,他在拍《我愛夜來香》的時候。

1981年林子祥演員兼歌手

其實那天晚上我不是故意去拍他的。我碰巧看到他 *** 著上身,所以我穿著內衣,在林佶(臨時演員)旁邊等著拍電影。哇,難得看到他這么放松沒防備。我當時拍下了他。

我甚至沒有考慮過這件事的后果。因為當時林子祥是一名歌手,他的唱片公司保護了他的形象。但我當時很任性,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就不顧后果。幸運的是,出版后沒有發生意外,是幸運的。

倪匡小說家兼編劇1981

我們創辦了香港金像獎。

這些照片最初是為電影雙周刊拍攝的。1979年,一群喜歡電影的年輕人為了推廣香港的電影文化,用自己的錢創辦了這本雜志。

那時候的香港電影,正處于全面輝煌的前夜。每個人都覺得他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齊心協力,互相幫助。他們沒有空考慮其他的事情。一坐下就聊電影,聊票房,聊 *** 。

1982年文雋電影評論家、編劇和導演

黃百鳴,作家,演員和制片人1982

1982年,因為想讓別人肯定香港電影的水平,我們借鑒國外奧斯卡,大膽舉辦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是現在的“金像獎”。我們的雜志已經征集了所有香港影評人來幫我們寫影評。他們是最有資格選片的人,他們的推動力和影響力也是相當可觀的。

我們在雜志上開辟了“揭露人物”的專欄,每期介紹一位電影人,以示專業。《揭露人物》這個欄目的標題也很適合我的攝影風格。

袁彪演員兼武術指導1985

當時的氣氛很搞笑。我們是雙周刊,每兩周出一期。每期出來之前,大家都很緊張。不知道這期要“揭發”誰,最后成了圈內的趣談。

每期拍誰,要看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我滿足不了我的時間,因為我還有一份 *** 工作,辦雜志只是免費幫忙。有時候像他有新電影要上映的時候,我會盡力配合,而且不是提前決定的。

導演許鞍華1979

許鞍華是我們節目的之一人。當時她剛拍完一部作品《瘋狂搶劫》,突然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導演。我們得知許鞍華害怕被拍照,很害羞,我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合適的地方,就是港電車的上層。

我約她凌晨去上環,上了一輛電車的上層。我讓她獨自坐在那里。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等到她的精神狀態是我最喜歡的,就拍了這張你看到的照片。

張術平1981

《陳勛奇1982》的制片人、導演、配樂和演員

劉家良,導演,武術指導兼演員1979

我是一個公平的人。因為我要成為一名電影 *** 人,我想把每個職位介紹給人們,剪輯,配樂, *** 設計師,道具,燈光...我做了一切讓大家知道電影不只是明星。在被曝光者的頁面上,我們也會印上他的名字、職務、作品。

那時候人們看電影還不了解幕后工作者。他們不知道原來的好電影是靠音樂或者剪輯的。我們引導大家去理解。

1983年夏文汐演員

1981年姚煒演員

我們以三元的價格發行這份雜志,但是銷量很差。那時候香港沒有多少人喜歡電影,愿意花錢。我們的工作環境很糟糕。辦公室一開始在灣仔的一個老房子里很臟,后來搬到了銅鑼灣。到了1983年,我已經沒有空自己拍照了。

徐克和石楠生非常喜歡暴露的人,他們喜歡在業余時間把他們放在一起。有一次施南生提出要把它匯編成一本書,這就成了電影制片廠出版的之一本書:《電影人》。之一版只印了1000本,很快就賣完了。

泰迪 *** 人,導演,演員和音樂家1983

我自己并不介意這種事情,但是電影《影人》出來之后,我很感慨。這些照片最初對業內人士來說意義重大,以至于他們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本書,或者有自己的照片可以保留。

可惜香港有那么多優秀的電影人,我沒有機會給他們拍照。

其實我已經很久沒看這些照片了。我是一個喜歡向前看,忘記過去的人。這個機會(指2021香港電影主題攝影展)讓我有機會回頭看這些照片,看完之后很開心。好像我的晚年突然不再凄涼,突然變得富有了。

導演章國明1979

導演于仁泰1980

你問我這本雜志是否成功?從什么角度看。在香港電影文化史上,金像獎都是里面的人拍出來的。你覺得重要嗎?

作為一個為香港電影的發展而努力過的人,我想我們所有人都不會后悔我們做過的事,拍過的照片,寫過的稿子。這是我們對電影的熱情。

「流動飛影」2021香港電影主題攝影展資訊;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