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不吃回頭草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引申含義是什么

2023-06-06 11:10:49

來源:互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什么意思?(“好馬不吃回頭草”到底是什么意思?)作者有一個故國朋友。學了幾年漢語,為了讓自己的漢語口語更接地氣,平日里喜歡用一些俗語。挺好用的,但是我對它的意思總是一知半解。

比如他平日里喜歡用“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話,那么他自然認為在古人眼里,黃河一定是一個難游之地。但他不知道的是,“到黃河不死”原本是“到烏江不死”,與黃河無關。烏江是項羽自殺的地方。李清照曾寫道:“我仍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里的河也指烏江。所以后人用“心不死,直到烏江”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不達目的不罷休,卻不知何故在流傳的過程中,烏江變成了黃河。

雖然很多人不知道“不到黃河不死”的由來,但大多數人并沒有把這句話理解錯,這是無傷大雅的。不過,這一期,筆者想和大家聊聊這句諺語,雖然很多人經常用,但都有誤解。這句諺語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在很多人看來,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回頭草不好,好馬不會吃,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好馬不吃優優資源網的草”的由來

在古人眼里,什么樣的馬才是好馬?首先,能一日千里,一定很美妙。韓愈曾經寫過一篇《馬說》,之一句就是“千里馬常在,伯樂不常有”;其次,一匹馬要足夠忠誠,一匹好馬不應該有兩個主人。但古人的這兩個標準,在老百姓眼里,有更直接的體現:不吃回頭草。其實這五個字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好馬:

一匹好馬必須有能力。它從起點一路吃草,需要能一眼看出哪個草比較嫩,路過的時候再吃。這是它識草的能力,靠的是經驗和眼力好。明代學者張弼曾在《自題近視》中自嘲自己“恥于直言,是匹劣馬,蹄如麒麟”,意思是視力不好,不能再當好小馬了。明白了這一點,其實就能明白,好馬不吃回頭草,不是說吃回頭草不好,而是好馬一路走來,已經把前面的好草都吃光了,自然就沒必要吃回頭草了。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引申意義

這句諺語在民間流傳并發展成文字后,獲得了新的含義。現在用來形容志存高遠的人非常堅定,即使失意也絕不回頭。這個意思之一次用在清代李漁的小說里:“好馬不吃回頭草,又要披衣。”后來,它也被用在萊文的《胡雪巖全傳》中。

民間加了后一句。

很多俗語開頭只有一句話,但是到了民間使用的時候,就會根據每個人的親身經歷,在上面再加一句話,“好馬不吃回頭草”也不例外。但是因為前一句話太有名了,很多人只知道“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道它的下一句話其實更經典,更發人深省。下一句話是:浪子回頭不會換錢。

其實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說法。據說有個叫金不換的富人,從小就不知道節儉。他花了很多錢在萬山上建了一座石頭建筑。后來,他終于傾家蕩產,淪為乞丐。此時他醒悟過來,修養也不錯,所以大家稱之為“浪子回頭金不換”。

把這句話和“好馬不吃回頭草”放在一起,很有意義。普通馬吃草很難不漏掉一些好草,所以吃回草很正常;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做決定之前,都是想不透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發現不對,自然會回頭。畢竟這個世界是少數,普通的馬,普通的人才是大多數。“浪子回頭金不換”對我們來說可能更有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后一句其實更經典。大家對嗎?歡迎討論。

關鍵詞: 若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