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黃袍加身出自哪里?黃袍加身是什么意思?

2023-01-18 09:23:54來源:匯世網  

五代時期,烽火不熄,政局動蕩不定。五十三年間,更八姓十四帝。平均每四年更換一個皇帝。這些皇帝的即位,多數是靠擁重兵奪得。如后梁太祖朱溫、后唐莊宗李存勖的皇位是靠多年血戰奪得;后晉高祖石敬瑭是借契丹的兵力自立;后漢高祖劉知遠是以河東節度使乘亂稱帝,而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從珂、后周太祖郭威的皇位,都是靠禁軍奪得。所以,在這些人的頭腦中,已經沒有什么君權神授的概念。燕王劉守光公然說:“我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直作河北天子,誰能禁我!”安重榮說得更直截了當:“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乎!”整個五代,都是一種實力的角逐。誰有實力,誰馬壯兵強,誰就可以實現野心。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里,心懷異志的趙匡胤早已看透了這一點。

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親征契丹,進軍途中,得到一塊奇怪的木牌,上面寫著“點檢做”三個字。當時的殿前都點檢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與周世宗平輩。周世宗望著木牌上的題字,心中掠進一絲陰影:難道張永德想做天子嗎?或者是敵人的離間之計?一種不詳的預感,涌上了周世宗的心頭,周世宗不由得對張永德產生了戒備之心。戰事正在進行,此事暫時被擱在一邊。不料剛剛收復三關(指淤口關、瓦橋關、益津關,都在今河北。)周世宗就暴病不起,生命危在旦夕。為此,不得不匆匆撤軍。

回到汴京,病中的周世宗想到皇位的繼承人皇長子柴宗訓年僅七歲,自己死后,張永德輩份居上,手握重兵,就可能會跋扈難制。為了保住周氏王室代代相傳,周世宗立即解除了張永德的軍職。而趙匡胤在高平之戰后一直跟隨著周世宗,表現得更加忠心盡職。在周世宗眼里,趙匡胤與張永德完全不同,趙匡胤不但與王室沒有關系,而且為人豁達大度,由他統領禁軍比較可靠,不必擔心他有大的野心。于是,周世宗便提拔趙匡胤任都點檢一職。就這樣,趙匡胤輕而易舉地把禁軍最高指揮權握在了手中。

那塊蹊蹺木牌,顯然是一種陰謀,而并非象史家所附會的那樣,說成是趙匡胤后來從殿前都點檢做了天子的神符。這只不過是早已萌發野心的趙匡胤,為了奪取禁軍最高指揮權,用來除掉張永德而耍的一個把戲而已。

不久,周世宗病逝,七歲的柴宗訓繼位。這時的趙匡胤改封為歸德軍節度使,同時保留殿前都點檢的職務不變。自從任職殿前都虞侯到殿前都點檢以來,趙匡胤掌握軍事大權已達六年之久。趙匡胤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六年來,他不僅手握軍權,還把禁軍和藩鎮中一些重要將領拉攏到身邊,以盟誓結義的古老方式,結拜了義社(一種自愿結拜成把兄弟的講義氣的小圈子)十兄弟: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勛、王審琦、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韓重斌、王政。趙匡胤在自己幕府內,又招羅了趙普、王仁瞻、楚昭輔、李處耘等一伙有深謀遠略的心腹為他出謀畫策。他對部下恩威兼施,士卒服帖。赫赫戰功,加上巧妙的政治手腕,使得趙匡胤在軍隊中勢力很大,威信日高。而當前后周“主少國疑”的政治局面,自然為趙匡胤取代后周提供了絕好的時機。

關鍵詞: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黃袍加身是什么典故 黃袍加身出自哪里 黃袍加身是什么意思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