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類乙管后學生如何重返校園?

2023-01-18 08:43: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2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學將正常開學,這也是“乙類乙管”后學生們首次重返校園。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李奕在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期間表示,防控政策調整到新階段之后,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會面臨新的變化和挑戰,這種變化和挑戰不僅僅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還包括要思考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給予學生們更充分的教育供給。

春季開學,學生們需要重新適應學習環境、培養學習習慣、構建學習秩序……為幫助學生調整身心狀態、更好融入校園生活,在這個寶貴的寒假期間,家長和學校要做哪些準備特別是心理方面的準備?連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來自教育界別的委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何把好習慣“撿回來”?

家長多與孩子互動?學校也有特別設計

“居家連著寒假,不少學生的好習慣丟了。”市政協委員、海淀區中關村一小黨委書記、科學城分校校長商紅領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線上學習對學生的專注力是嚴峻的考驗,孩子更容易“溜號兒”,老師和家長都很頭疼;加之為了保護孩子們的眼睛,一節課的時間限制在25分鐘,課堂互動頻次比較少,留給學生深度表達交流的機會就更少了。更重要的是,線上課堂互動往往局限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研討的時間幾乎沒有,這種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深入探討、深度思考。

商紅領建議,家長們利用寶貴的寒假時間,要著重培養孩子“做事的專注力”“清晰的表達能力”和“對問題持續探討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假期結束后更好地回歸校園。商紅領委員列舉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小妙招。比如,家長可以利用寒假時間,多和孩子開展一些親子互動活動。“父母與孩子共同讀一本書,低年級可以一起讀繪本,讓孩子結合書中內容給家長復述,圍繞書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討論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注意傾聽與對話,不能自說自話。這樣的親子活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持續探討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商紅領表示,家長還可以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同伴互動,大家一起玩游戲、做手工、讀書學習等。在互動過程中,家長不要游離在外,而是要關注孩子的表現,及時發現孩子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適當給予引導,這將有助于春季開學后孩子更好融入校園生活。此外,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提升專注力。“比如打掃地面,家長要留心觀察孩子的狀態。若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注意力不集中,掃了半天也掃不干凈,那就要進行引導了,培養孩子專心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商紅領說。

除了給家長支招,一些學校在這個寒假還做了特別設計。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給北青報記者展示了一張《居家好習慣評價表》,放假前已經發給了學生。竇桂梅說,此前在居家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習慣了獨處、習慣了自己上網學習、習慣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從心里覺得自己不能被約束。如果再這樣度過一個寒假,老師們最擔心的就是在新學期,學生的好習慣丟了。設計這份《居家好習慣評價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可以自覺恢復或者再養成良好習慣。評價項目既設計了早睡早起、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長、堅持鍛煉等共性評價項目,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己設置個性項目。最終根據學生自我評價、家長評價和同學之間互評的結果計算積分,并排出一個寒假積分榜。

如何消除校園“陌生感”?

“兔子墻”拉近距離?“微家訪”增進感情

部分教育界別委員向北青報記者透露,為迎接學生們“重返校園”,學校在環境布置上也做了特別的設計,營造出溫馨的感覺。

“開學第一天,我們將在校門口擺放五彩氣球門,迎接同學們回家。同時,今年是兔年,我們還定制了兔子的模型,同學們可以每人領到一個,隨意涂色,還能在兔子的肚子上寫下自己的心愿。之后將寫有各自心愿、五顏六色的彩兔貼在年級樓道里,一道兔子心愿墻的風景線就形成了。”市政協委員、西城區黃城根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麥峰繪聲繪色地描述著學校新學期開學的場景。麥峰表示,因為長期的線上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很可能產生不愿意來上學的情緒,之所以在開學第一天想出兔子墻的主意,一方面是打消孩子的緊張感,另一方面能很快讓孩子消除陌生感。

中關村一小也在校園環境上進行了一番精心布置。商紅領介紹,春季開學后,把學生曾經在校園內創作的作品懸掛在樓道里、教室內,讓孩子返校后能夠在校園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一種“回歸”的感覺,消除陌生感,拉近心理距離。

“居家上課讓一部分學生習慣了獨自學習,習慣了與父母、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溝通’模式。他們原本在學校建立起的集體秩序感消失了,學校與老師的信任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挑戰。”竇桂梅說,現在的寒假是一個難得的緩沖期,學校可以在春季開學以前,提前著手重建校園秩序感。

北青報記者采訪教育界別委員時發現,多所中小學校已開始策劃活動,以便消除上述所謂的“陌生感”。比如,在增強“生生互動”層面,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在每個班級內部建立了多個學伴小組群。竇桂梅介紹,這些小群多以興趣來劃分,人數比較少,交流起來靈活性也更強。“寒假期間,我們開展了挑戰閱讀一本書、每周一項體育挑戰、‘爭當家務小能手’等活動。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互動,也拉近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減輕開學后學生之間的陌生感。”竇桂梅說,寒假期間,學校還組織線上春晚活動,號召親子共同參與,引導大家回歸到集體環境中來。

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正開展一對一的“微家訪”。市政協委員、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校長王海霞說,老師們與家長在線交流,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問題困惑等,在拉家常中增進彼此感情。

中小學校長們還策劃了一系列寒假活動,讓學生們對新學期充滿期待。龍樾實驗中學初二年級在寒假期間開展“集福卡”活動,讓學生們“寒假熱身、開學有喜”。王海霞介紹,學生們在假期里參與家庭勞動和社區志愿服務,會收到“勞動福”;堅持每日體育健身打卡,會收到“運動健康福”;堅持整本書閱讀并分享閱讀筆記,會收到“閱讀好習慣福”;如果在其他方面“露一手”,比如過年做一道年夜飯或者剪一幅窗花,還會收到“特殊才藝福”……開學后,學生們可以用“福”卡兌換獎品。“通過讓學生們完成一些小任務,獲得成就感,滿懷信心地開始新學期。”王海霞說。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給學生們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提出了一個問題:2023年,你的目標是什么?“我希望用這種方式喚起孩子們對未來的期待,對新學期的向往。我與孩子們在校園重逢,一起為心中的小目標攜手努力,開啟新生活。”竇桂梅說。

內存

委員暢想“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天的主題就是‘玩’,開學典禮就要‘燃’!”談到開學第一課,多位校長委員分享了自己的設想。竇桂梅說,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的開學第一課是班級團建,同時還要開設心理課堂,幫助學生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比如,舉行“誰是我的守護天使”心理主題活動,學生們在這一天中主動去幫助一名同學,但并不讓對方發現。放學時,讓大家猜一猜誰是你的守護天使,讓學生們感受到助人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高年級同學則會有“成就四喜丸子”心理主題活動,學生們把自己的小成就寫在小卡片上,四位同學互相分享,并把自己的成就講出來,以增強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感。

黃城根小學則在寒假之前,就已經給學生們布置了“2023新學年我想……”的“小作業”。“可以是跑得更快、想讀一本書、想學一個樂器。開學第一課時,低年級的孩子將小目標畫出來,高年級的孩子將小目標寫出來。”麥峰指出,這也是讓學生們對新學期有期待、有信心、有努力的方向。“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培養強大的內心更為重要。”

不約而同的是,多個學校都把開學第一周當成調試期,“先不要‘卷’文化課,而是要多安排圖書館、體育館等這些孩子們喜歡且需要的場景,讓他們多參與。”竇桂梅這樣說。王海霞則總結了六個字“先回顧、緩起步”,要先溫習、復習,小梯度向前走,幫助學生克服一些學習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學校也在重點探索利用線上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進混合式學習。

“線上和線下教學最大的區別和不同,就是效率把控程度不一樣。線上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但同時也會在對知識點掌握上暴露一些問題。”麥峰委員表示,新學期開學后,教學會新舊知識摻雜,既要學習新知識也要復習舊知識,同時還會更多地利用下午3點半以后的時間把之前的知識點捋順,以對之前線上教學進行查遺補漏。

“實際上,我們老師的教案也要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變化。”麥峰委員表示,開學后的第二周,學校會召開家長會,將孩子們的情況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孩子們適應了學校生活后,我們準備在‘課后3點半’幫助有需求的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更系統地把之前知識點捋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