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6 10:09:47
來源:匯世網
在封建社會里,婦女被剝奪了參加政治活動的權力,許多人才都被埋沒了;只是在個別情況下,有的婦女才得以施展才干。西漢時的馮嫽就是這樣,她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西域,是我國最早的女使節。
馮嫽,生卒年不詳,西漢著名女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太初四年(前101年),隨公主劉解憂遠嫁和親到烏孫國。由于她多才多智,成為劉解憂的得力助手。后嫁給烏孫右大將。她在協助劉解憂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方面,作出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人民的敬服,因此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嫽是我國有史記載以來,第一個杰出的女外交家。她熟知歷史,精明干練。由于出身微賤,只能以解憂公主侍女的身份做為陪嫁來到烏孫。實際上,她承擔的是解憂公主政治顧問的重任。
在西漢王朝,解憂是對外和親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參與軍國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計謀之所出,多求助于馮嫽。漢朝與烏孫軍事聯盟的形成,以及兩國聯兵挾擊匈奴的勝利,其中都有馮嫽的功勞。而恰恰是在馮嫽離開烏孫一時,解憂辦了一件錯事,釀成了后患,致使烏孫分裂。馮嫽以她的聰明才智,身傳言教,不僅開導了解憂,安撫了烏孫群臣,也教育并熏陶了解憂的后裔和烏孫人民,使漢烏兩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馮嫽的聲望和信譽,不僅沐浴著烏孫,她那孜孜不倦地維護團結安定,開創和平局面的言論和行動,也博得了西域諸國的尊敬和愛戴。正因如此,西漢王朝曾經命她以解憂公主的身份,作為欽差大使,持漢旌節,駕錦車,遍訪天山以南城郭諸國。
漢昭帝末年到宣帝初年,匈奴屢侵烏孫,漢朝與烏孫合兵反擊,大敗匈奴。不久,烏孫國王去世,國內發生混亂。原國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殺了新即位的國王,聚集一部分人馬上了北山,并揚言要請匈奴兵來烏孫。這樣,漢與烏孫對抗匈奴的聯盟行將破裂。為此,漢朝派一萬五千士兵進駐敦煌,密切注視著烏孫的動向。漢朝負責管理西域的長官西域都護鄭吉,熟悉烏孫的情況,知道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系很好,又了解馮嫽的才干,便請馮嫽去勸說烏就屠。為了維護漢與烏孫的團結,馮嫽慨然上路,不顧生命危險,親至北山面見烏就屠,向他曉之以理,陳說利害;加上漢朝大軍的威懾和國內人民的反對,烏就屠不得不開始轉變。他請馮嫽從中斡旋,并希望漢朝加給他一個封號。
漢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馮嫽萬里入朝,當面向她了解烏孫的情況。馮嫽侃侃而談,透徹地陳述了自己的見解。宣帝對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為出使烏孫的使節。馮嫽作為漢朝的使節,乘錦車,持漢節,率領副使和隨從人員從都城長安出發,前往烏孫。到烏孫后,馮嫽代表皇帝。詔令烏就屠前來,正式冊立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為“大昆彌”(昆彌即國王),烏就屠為“小昆彌”,并賜二人金印綬帶。至此,烏孫的動亂得到了圓滿解決,漢與烏孫的聯盟得到恢復,馮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優公主年老,思歸故土,馮嫽隨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長安。這時,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國內又不穩定。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于是,已經年逾花甲的馮嫽,為了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分,不辭辛苦,踏上萬里西行的征程。
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她為了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了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