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1 07:44:39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為一場聯歡會,提前一個月天天排練;游園可以但有“條件”,比如做筆記寫日記……轉眼快到“六一”,小朋友們既盼望這個屬于自己的節日,可一想到種種“任務”,又有些開心不起來。
快樂節日生出煩憂,一大原因是如今兒童節被附加的東西太多了。這邊,學校組織的各種表演成了“保留節目”,過長的排練時間讓孩子頗為疲憊。那邊,一些家長又來“臨時加菜”,有的趁著節日促銷,下單培訓課程大禮包;有的精心安排參觀博物館、游覽公園等,可游記、筆記、日記卻成了出游必備“三件套”……學校、老師、家長皆想讓孩子們的節日過得有意義,但這任務一個接一個,大有讓兒童節變成“加負節”之勢。
負擔重重的兒童節,也是當下兒童教育過度承壓的縮影。雖然“雙減”之下,小朋友的書包輕了、作業少了,但新的壓力也在冒頭。校內課是早早結束了,卻得奔波于形形色色的興趣班,應對五花八門的課后任務。說起尊重孩子個性發展等道理,大人們并非不懂,可又生怕一旦“抓得不緊”,就在“雞娃”的氛圍里耽誤了孩子。
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里寫到,孩童時代的他,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雪地里按照閏土父親教的方法捉麻雀,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年,令多少人歆羨。時代雖已不同,但童心并無二致,孩子都是好奇貪玩、天馬行空的,適當的規范引導當然必要,可若是將成年人的意志過多強加給他們,恐怕就成了禁錮了。
兒童節,多讓孩子做主,讓喜歡唱歌、跳舞的孩子,在大聯歡上展示風采,讓喜歡親近大自然的孩子,走出校門痛快撒歡……把握好教育與尊重的平衡,孩子們的童年才會有更多笑聲。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