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1 07:43:48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
國產大飛機C919圓滿完成商業首飛后,于29日開始常態化運行,國人乘坐“自家飛機”出行的時代終于到來。
作為一項“勇敢者游戲”,大型客機研制是“現代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其背后的氣動布局、設計整合,集中體現了一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制造能力。國之重器“一飛沖天”,國人難掩激動自豪,但輿論場上依然有一些陰陽怪氣的聲音,張口“一般般”閉口“要反思”,透露出的還是那股子熟悉的酸臭味。
一路走來,中國發展創新的每一步既是技術攻關的過程,也是沖破偏見的過程,“不被看好”甚至備受挖苦的場景經常出現。修建高鐵,有人斷言“中國高鐵建成之日,就是全面落后之時”;航母下水,“甲板上沒幾架艦載機”等言論頻頻上位;北斗組網,“有必要自建導航系統嗎”的質疑再度登場……這些聒噪,無非是循環播放“中國人不行”,仿佛中國的一切創新只是不入流的假把式。然而事實證明,中國人從來都是堅定的行動派,一邊頂著質疑,一邊全力奔跑,實力打臉那些咄咄逼人的“唱衰”。就連一向拉踩中國的美國媒體也不得不評論:“任何低估中國的人,都在犯錯。”
面對科技創新的崎嶇山路,少不了“十年磨一劍”的執著與定力。就拿國產大飛機來說,從生不逢時的“運十”被無限期擱置,到C919成功完成商業首航,這座山峰我們攀登了數十載。放下“等靠要”的幻想,咬牙自力更生、自主創新,這才有C919的最終出世。“從無到有,從零到一”,是一股子“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的奮斗精神,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讓幾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一路走來,我們遭遇過不少困難曲折,親歷了許多所謂“合作”方案的折戟沉沙,也更加深刻地明白,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尤其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而科技封鎖和保護主義勢頭再起,當此之時,唯有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才能在全球創新版圖中把握生死存亡的關鍵命門。如果說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前行密碼,那么始終向上、堅信勝利的戰略定力就是不可或缺的發展導航。從體制機制到市場環境,再到社會心態,為攻關創新提供更多包容與鼓勵,少些雜音揣測、多些包容試錯,前途光明的科技創新必將給中國帶來更多可能。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國商飛英文縮寫的首字母;“9”有著天長地久、經久不衰的美好寓意;“19”代表飛機最大載客量為192人……C919翱翔藍天,承載著滿滿的中國式浪漫,也是在向世界宣告,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前進的腳步。堅持奮斗、堅定向前,中國人的“大飛機”,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