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09:49:3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上海有這樣一家書店,從開業到現在也就不過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面卻受到了媒體的持續關注。這個是書店的名字叫做“逆光226”,它是在上海武昌路,白色的外立面看起來非常的干凈,在外立面上有一顆心,還有一扇像大眼睛一樣的窗戶,透過這個大眼睛窗戶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溫暖的燈光,還有很多陳列的書籍和物品。這家并不起眼的書店為什么會引發人們的關注,因為這是上海首家殘疾人友好書店,這家書店能給殘疾人帶來什么樣的服務?殘疾人在這里又能夠感受到什么樣的不一樣?《新聞1+1》共同關注:逆光書店,向光而行。
盲文書、氣味圖書、可觸摸圖書,還有不少殘障人作家的優秀圖書,正式營業80多天,這家小小的書店已經接待了2600多名顧客。
(相關資料圖)
把文字轉化成盲文,可經由盲文打印機,甚至可通過它感知葉片等物體,書店里鋪滿了盲道,每一處吧臺轉角都沒有棱角,除了閱讀區還分布課程教學,無障礙沉浸式電影劇院等活動區。除此之外,書店里還有來自視障、聽障、肢體殘疾者制作的很多文創產品。
書店顧客 王先生:第一吸引我的不是書籍,而是那些小的作品,很精致的,他們說聾啞人做的,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不知道它是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的一家書店。有的是家長帶著小孩過來的,這里讓小孩親自來摸一下,這個是盲文,讓他們對照著,我覺得這方面做得很好,至少這樣的一個平臺,讓正常的人和殘疾人之間有這樣的平臺,讓別人知道這個是盲人做的事,這個是盲人做的作品,這是聾啞人做的作品,讓周圍的人有這樣一個觀念,盲人包括其他殘疾人做的很多事情,不是很粗糙的。
每到黃昏時分,當夕陽透過書店外大眼睛一樣的玻璃窗照射進來,當更多路人投射進好奇的目光,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似乎正在創造著更多無限的可能。
“新華書店·逆光226”名譽店長 韓穎:其實這個名字的誕生是咱們這家店的三方支持力量的一個“頭腦風暴”的結果,也就是我們上海市殘聯、上海新華書店,還有上海市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的老師們,還加上我們殘疾人的一個共同的選擇和思考的結果。“226”我們先講它是位于南昌路226號,“逆光”這個詞其實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就是在這家店里,所有的每一本書,每一個作品的背后都是有殘疾人的故事,都是他們的作品,而他們逆光而生,卻向光而行,這是我們要介紹給所有讀者的。還有一個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當中難免遇到逆光時刻,我們的“逆光226”鼓勵所有的人逆光而生,向光而行。
董倩:未來有可能再開第二家嗎?另外有沒有可能這樣的書店會越來越多?
“新華書店·逆光226”名譽店長 韓穎:那是一定會越來越多的,會有第二家,甚至會有更多,不僅在上海,相信也會輻射全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是一個必然發展趨勢,它是一個咱們文明不斷進步的一個必然趨勢。就像我們書店開到現在其實得到了很多的支持,比如說像瑞金二路街道,為我們提供了場地的支持,不僅是這家小店,包括周圍的像人文會客廳等等這些場地,都可以支持到咱們的活動當中,還有包括上海市殘聯對殘疾人就業的一個支持,這個支持力度很大,所以一定能實現一個可持續性的發展。那么同時還有很多社會人士的關注和關心,與其說他們是在關注關心這家小店,不如說他們其實是在關注著這一群特殊的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們殘疾人自身的一個文化價值的體現,隨著這樣的一個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這樣的一個提升,其實殘疾人對精神生活,對文化生活,包括自信心不斷在提升,所以說像這樣的一個殘疾人文化友好書店,類似的這種小店的形式,相信只會越來越多。
我們關注了上海的這家書店,他們雖然看不到,但是他們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在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文明的社會里面,這些各方面身體可能存在障礙的人士,他們融到正常的社會里,需求還有哪些?
2022年7月16日專門招募聾人的熊爪咖啡在上海浦東新區又開了一家咖啡店,一對雙胞胎盲人兄弟成了這家店的首任店員,店里這套特別的咖啡機就是專為視障人群設計定制的。
雙胞胎兄弟天保、天佑出生于1999年,來到這個世界就失去了光明,二人曾作為盲人足球隊隊員代表上海出戰全國殘疾人運動會,20歲時還跑了人生第一個全馬。通過手機他們可以自己點外賣、打車、聽書,生活也算多姿多彩。可一談到就業,能想到的就是盲人按摩,他們渴望能實現更多的社會價值。在熊爪咖啡團隊的幫助下,兄弟倆不僅學會了制作咖啡,還擁有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2年多時間在上海開出8家門店,從剛開始的聽力障礙群體到如今的盲人兄弟,越來越多的殘障伙伴步入了咖啡行業。
熊爪咖啡店店長 瑩瑩:我也希望所有的聽障人士能夠勇敢走出特定的生活圈,更加自信樂觀地熱愛生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除了就業,如何回應殘障人士需求,上海的政策幫扶城市管理正在發生變化。2020年9月23日,國內首個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的娛樂演出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上演。2022年9月21日,全國首個助聾門診運行10年來,已經讓1萬多人次的聾人受益。2014年至今,上海招錄殘疾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已經150余人。今年3月1日起,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將正式施行,在無障礙設施的硬件建設之外,軟件的提升也至關重要。
上海市人大代表 虹口區曲陽路街道黨工委書記 徐普:在無障礙環境建設當中,能夠為殘障人士提供無障礙的信息,本身也是一種真正的尊重的體現。在基層來說,一個是公共服務當中是會有大量的信息交流的需要。第二個在我們基層一些公共服務的窗口,工作人員要學習手語,面對面的交流也是可以通過電子屏,通過書面的方式,通過文字來幫助聽力障礙的人士來了解。
在二十大報告的表述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同樣在2023上海市政府的工作報告里面,也有進一步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營造無障礙友好環境這樣的表述。具體在現實社會里面,我們應當怎么再幫他們一把?我們的業態現在開拓的這么多,有沒有可能未來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給這些視障人士,包括更多的身體殘障人士?
復旦大學中國殘疾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呂軍:其實關于殘疾人就業是我們社會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在原來殘疾人的就業我們一直是以救助性的就業這種形態,所以我們如何能夠去促進高質量的就業,有尊嚴的就業,其實是需要我們在新的發展時期,在新的業態下,我們如何去開拓殘疾人就業的新崗位。作為一個學者,我覺得可能是兩個視角,一個其實我們要像逆光書店一樣“逆光226”,那么就是我們在新的人群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要更多地去探索殘疾人他在功能發生障礙之后,還能夠去從事的就業崗位,就是我們要去發現。第二個我們就是要去針對這些發現的崗位,對我們的殘疾人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形成一個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