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甲流,跟風囤藥沒有必要

2023-02-28 05:45:30

來源:新京報

個人不應跟風囤藥,先診后方、規范就醫,讓醫生來幫助自己應對流感疫情,才是正確的選擇。


【資料圖】

近日,甲流進入高發期,相關話題沖上熱搜第一。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報道,多地出現甲流特效藥奧司他韋被賣斷貨現象。比如北京多家藥店均向記者表示,最近來買甲流相關藥物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奧司他韋十分搶手。成都市一家藥店員工透露,目前藥店只有奧司他韋顆粒,膠囊已經售罄。記者查詢線上購藥平臺發現,不同劑型的奧司他韋線上銷量猛增。

不久前,退燒藥、止咳藥等很多藥品,都曾經歷了一輪搶購潮。沒想到這熟悉的一幕,在極短的時間內再次上演。盡管這次藥品搶購另有原因,但從時間上看,幾乎是上一輪藥品搶購的延續。隨著甲流進入高發期,再加上炒賣藥品的幕后黑手不會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說不定很快會重現一藥難求、價格普漲等現象。

伴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出現的搶購藥品熱潮早已冷卻,但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仍然困擾著個人和社會。大量包裝完整的退燒藥被當作垃圾扔棄、很多家庭的剩余藥無處安放、囤藥者因藥價突然“跳水”虧得血本無歸、違法者得到了法律的嚴懲……這些現象無不說明,此前搶藥有多瘋狂,現在付出的代價就有多大。

搶囤藥品的教訓來得迅速又猛烈,不應該轉瞬即忘。非理性囤藥不僅讓自己花錢買來麻煩,而且還讓真正需要的人無藥可用。既增加了個人經濟負擔和藥品濫用等風險,又擾亂了藥品市場秩序,可謂損人不利己,有多害而無一利。

還要看到,與絕大多數退燒藥、止咳藥屬非處方藥不同,奧司他韋是特異性抗病毒藥,屬處方藥。通常情況下,處方藥副作用比非處方藥大,用藥也更加講究,既要有適應癥,還需遵循處方限量等限制,需要經由醫生診療后憑處方購買。

因此,個人不應該跟風搶囤這類藥品,先診后方、規范就醫,讓醫生來幫助自己應對流感疫情,才是正確的選擇。

藥店更不能對購藥有求必應,甚至不憑處方售藥,或者先賣藥后補方,顛倒了醫和藥的次序。藥店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謹守處方的相應規定,嚴格按病情所需和療程賣藥,甚至不妨延續此前退燒藥拆零銷售等做法,與藥企擴大藥品產能等措施一起,為緊缺藥開源節流。

醫院針對季節性流感疫情是否做好了應對,對民眾的心理影響也至關重要。讓流感疫苗接種更加便捷、讓患者獲得的診療更加及時有效,民眾自購藥品的必要性就會顯著降低。當然,流感疫情在短期間考驗著醫院的應對能力,互聯網醫療應迅速形成補充。

此外,線上線下的醫療機構,還應以更通暢的處方流轉等方式,幫助藥店獲得處方,讓藥店更好地發揮分流患者的作用。若如此,流感藥品搶購風,有望及時得到遏制。

新冠疫情的陰影尚在,季節性流感疫情又接踵而至。在此時間節點,我們更應該思考,3年多的抗疫,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可以運用于應對新冠之外的疫情?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聚集、用公筷等個人習慣養成,以及按期接種疫苗等,不僅適用于防控新冠疫情,對于當前的季節性流感疫情和今后還會出現的疫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始終堅守。

但對疫情過度焦慮,受周圍情緒裹挾跟風搶藥等,當被視為糟粕徹底摒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