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點!迎接團圓年積蓄向前奮斗的精神力量

2023-01-11 06:43:24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經過了三年等待,“相聚終會有時”的愿景成為現實,辭舊迎新、祈歲納福的氛圍比往年更要濃上幾分。做好充分準備,讓這個年不僅團團圓圓,而且更加祥和平安,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各方面的關鍵任務。過好這個團圓年,將成為我們全面回歸正常生活的又一重要標志,也將掀開嶄新生活的下一頁篇章。

春節將至,春運開啟,不少人已經或即將踏上返鄉的行程。這是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的首個春節,看著天南地北的交通線路陸續繁忙起來,不少網友感慨,“久違了,熱鬧的春節;想你了,親愛的家鄉!”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對中國人而言,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是闔家團圓的溫馨時刻。回首過去三年,為了遏制疫情,保護家人、守護家園,很多人積極響應“就地過年”號召,放緩了回家的腳步,擱置了不少計劃。雖說“云拜年”“云聚會”亦可寄托鄉愁,但現實的距離難免讓人遺憾。如今,隨著病毒致病性下降,以及相關條件的成熟,在“乙類乙管”政策背景下,大家終于可以放下種種顧慮,準備踏踏實實回家過個團圓年,喜慶與歡愉溢于言表。

團圓年來之不易。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今年雖然疫情形勢改變、防控舉措調整,“回家過年”不再是問題,但病毒畢竟仍在傳播、本土疫情并未結束,如何安全過好這個年,所面臨的情況其實比前幾年更加復雜。春運歷來是人口大遷徙的高峰期,幾乎相當于要在40天內讓非洲、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總人口“搬一次家”,今年又趕上之前累積的回鄉過年、探親訪友、旅游觀光等出行需求集中釋放,據預測本輪春運客流總量將達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必然會帶來巨大的社會保障和疫情防控壓力,盡管目前很多地方已經過了感染高峰期,但專家認為,春運期間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還是可能出現急診和重癥發病高峰。總體來看,交通、醫療、用藥等方方面面都將迎來一波挑戰,老人兒童等數量龐大的脆弱人群也會面臨一定風險。

“新十條”施行已一個多月,“乙類乙管”也平穩落地,全社會共同經歷了過渡轉段的困難,向前看、往前奔的心氣兒更加堅定。此時此刻,做好充分準備,讓這個年不僅團團圓圓,而且更加祥和平安,是全社會的共同期待,也是各方面的關鍵任務。無論是準確把握探親流、務工流、旅游流、學生流等特點,動態研判不同群體、不同時段、不同區域的客流發展趨勢以做好統籌,還是加強藥品、醫療資源儲備,特別是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將脆弱人群醫療救治“關口前移”,還是在人氣直升的各類新年活動中做好引導、保證安全,都需要未雨綢繆。把該準備的資源準備好,把該做的服務做到位,才能保障億萬家庭的平安喜樂。

平安是最好的禮物,健康是最暖的祝福。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與親情,疫情中的無數付出與堅守,包括對“就地過年”的廣泛響應,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好大家和小家。在這個春節,大家肩上的責任同樣很重,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包括多留個神,避免帶著癥狀返鄉,避免給家中老人帶去感染風險。一路上做好防護,戴好口罩,注意衛生,保持社交距離,回鄉后聚餐聚會盡量簡單為主,控制人數,縮短時間,使用公筷公勺。總之,熱鬧歸熱鬧,別松了防護這根弦,別忘了互相保護與關照,才是對自己、對家庭、對親朋負責。

年,是舊與新的交匯,是冬去春來的分界,更是希望與期盼生發的起點。感自然節律而成,蘊人文精神而豐,在這場盛大的文化儀式里,忙碌的人們得以停下腳步,體悟歲月、感恩時節、享受團圓,領悟那從傳統根脈與現代時序中躍然而出的濃濃情愫,積蓄向往美好向前奮斗的精神能量。經過了三年等待,“相聚終會有時”的愿景成為現實,辭舊迎新、祈歲納福的氛圍比往年更要濃上幾分。過好這個團圓年,將成為我們全面回歸正常生活的又一重要標志,也將掀開嶄新生活的下一頁篇章。

“下一站,回家!”這兩天的機場車站,總能看到拖著行李步履匆匆的旅客以及拿著鮮花等待歸人的親友。“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當我們踏上回家的路,也就搭上了一班通往春天的列車。把溫暖裝進行囊,把守護放在心上,一定能度過一個熟悉、歡樂、祥和的春節,以最好的姿態迎接又一次全新的出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