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聚看點】治理欠薪不能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023-01-11 06:37:23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新春臨近,人社部召開深入推進根治欠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扎實推進欠薪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拿到工資。

年終歲尾,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向來牽動人心。尤其是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大家攜手闖關,十分不易。能不能拿到應得的報酬,鼓著腰包回家過年,不僅關乎幸福感,更決定著來年打拼的精神頭。近些年,圍繞農民工欠薪頑疾,國家一直在加大治理力度。而今針對疫情影響,有關方面再次積極推進監管整治,一方面對外公布欠薪“黑名單”,一邊對確有困難的企業精準幫扶,助力企業清償欠薪,這既是為勞動者撐腰站臺,也在給來年的返崗就業注入信心與動力。

欠薪問題久治不絕,緣由十分復雜,首要一個便是用工制度多有漏洞。就拿工程建設行業來說,欠薪者大多用工不規范,雇傭關系似是而非,勞動合同能省則省,加之層層轉包、墊錢干活,農民工的相關權益難以真正得到保障。如果說勞務關系不清晰是討薪難的關鍵誘因之一,那么相對較長的回款周期、逐層撥付的結算流程,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年底“一次性點錢”的行業潛規則,將風險轉嫁給了一線勞動者。不難看出,欠薪表面看是勞資糾紛,事實上卻涵蓋了市場秩序、用工制度、管理保障等深層問題。

治理欠薪頑疾,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重要的是從用工制度、勞動權益保障等宏觀層面入手,建立更具長效意義的規范。比如,工程普遍分包,那就有必要完善落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工資專用賬戶管理、總包單位代發工資等制度,確保農民工及時足額領到工資;再如,對屢屢欠薪的行業,開展系統性的規范用工指導,同時實行精準監控,防止監管部門陷入被動討債的尷尬境地。

近3億農民工群體的薪資保障、待遇水平,不僅維系著背后的萬家燈火,也事關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標本兼治讓農民工不再“煩薪”,也就兜住了民生底線,守住了“勞有所得”的公平正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