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07:37:11
來源:北京日報
張理霖
2022年9月24日就這么來了。這一天,就意味我的腳踏進密云的山區整一年了。一年的時間過得快,快到跟過去31個年頭一樣;一年很慢,慢到回顧時,才發現留下了這么多堅實的記憶。
這一年,我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領導”,在主管領域內履行崗位職責,體會基層政府的“柴米油鹽”;這一年,我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泥腿子”,在大山里翻山越嶺,穿街入戶,與持各種方言的人們交談,傾聽他們的故事,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一年,我像一粒回歸泥土的種子,在山中雨露的滋潤下,吸收養分,向上成長。
(資料圖)
過去,自己對“土”這個字是有抵觸的,土腥味、土哄哄都不是什么讓人愉悅的詞語。在山中工作的一年,我才驚訝地發現土并不是腥的,而是香的,尤其雨后的栗子地,摻著栗花香的土味沁人心脾,格外芬芳。我想,土對中國人而言,是有特殊含義的,是神圣的。就像剛來的時候,我水土不服,村民建議,你可以把鞋底的土刮一點下來兌水喝,因為鞋底的土既有從家帶來的土,也有新地的土,兩者一調和,你就不會再拉肚子了。我抱著近乎好玩和實驗的態度,試了試,第二天竟神奇地好了。后來,我查閱文獻,果然《本草拾遺》里有記載:“鞋底土刮下,和水服,即止。另有一法最便,行旅中只帶伏龍肝,雖在萬里之外亦無異于故鄉。”伏龍肝即灶心土也,家家有之。
農民對土地是虔誠的。每當你行走在山區,會驚奇地發現,農民會在任何一處可能長出莊稼的土地上,播撒下種子。在農民看來,土地蘊藏著希望,若糟蹋土地,便意味著背叛,背離了千百年來的傳統道德,背離了勤儉、質樸和對自然的敬畏。
前不久,俞敏洪在新書《在歲月中遠行》里寫到:“帶孩子去農村,干了一天活,摘了幾個西紅柿就回來了,這不叫體驗,一點感覺沒有,要想真正了解農村,就得在農村待上至少一個月,一個月或兩個月的鄉村生活,會給人的成長帶來某種不同的感悟,我認為這才叫深度體驗生活。”對這幾句話,我心有戚戚,剛來的時候,對一切充滿了新鮮,到處都是城市里沒見過的東西,用石碾子壓玉米,學習干農活,探尋長城遺跡,覺得歡樂無比,其樂無窮。半個月后,便覺得乏味無聊,沒有外賣,沒有快遞,除了地還是地,除了山還是山。但隨著待的日子久了,習慣了這兒的風物,我的心態變了,當你真正沉下心來去欣賞山區,去欣賞農民,才會發現農民看似平鋪直敘的語言中,有無窮的魅力和智慧,有越來越多的閃光點。這種感覺,大概像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已娶了個素昧平生的平凡女子,興趣索然,相處上一段時間后,才發現她的眉眼和字句間,盡是淳樸善良,那不是胭脂粉彩裝扮出來的,而是素面天然、正心誠意的美。
山區的一年,于我而言,更多的是觸動與震撼。如今再看土這個字,我覺得至少有三層意思,一橫曰立根,一橫曰破地,一豎曰希望,兩橫一豎,就好像破地而出的秧苗,孕育出無限的生機。土是一種精神,是踏實,是堅韌,是向上。如同一顆種子,無論拋撒在沃野還是戈壁,只要有土,就有希望,只要有一點雨露陽光,就會有向上、沖出地面的力量。
一位村書記曾對我說,只有真正在農村種過莊稼,經歷種子從播種到秋收的過程,才知道糧食的可貴。因此我每每站在田埂邊看著大伙播種、打藥、收秋、剪枝,胸中總是滿懷感慨,不由自主想起白居易《觀刈麥》中的句子:“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五千年來的中國農耕文化,在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中,薪盡火傳。他們勤勞、勇敢,在歷史更迭的夾縫中,用力、努力地向上生活著,他們無法成為史學家筆下的主角,卻不妨礙他們虔誠地播下每一顆種子,收獲每一粒糧食,無論寒冬酷暑、旱澇天災、刀兵戰火,他們始終以自己獨特的智慧,一代代堅強地傳承著土地所賦予的精神,那是堅韌的靈魂和不屈的意志。
我想,有土味的人,是堅強的。地沒賴地,只要肯拾掇,總能長出好莊稼。就像長城上的樹,有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能沖破十幾層的條石,當它破石而出的時候,總是那片林中枝干最粗壯的。合格的干部,大抵是需要一些土味的吧。只有雙腳踩在泥土上,才會覺自身之渺小,才會覺風吹日曬打在臉上之刺骨,認清這世界嚴苛的真相,從而堅強起來,生發出一種對土地,對棲身于其上的人民的尊重感、責任感和敬畏感,才會不由自主地思考應該做點什么,才能像這一雙雙辛勤耕耘的手,為后世留下點什么?哪怕是一粒米,一捧黍子。
作為基層干部,這一年與土地朝夕相處,我認清了幾個道理:一是要永遠對人民懷有感情。居住在這片熱土上的人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次次在苦難中創造輝煌。離開了人民,就像離開土地的莊稼,倒伏在所難免,扎根土地,你將獲得無窮的力量。合格的鄉鎮干部,要能說土話,說農民都能聽得懂的話;干土事,干靠譜的事,干著調的事,干大伙兒都說好的事。農村是沒法玩花活的,只要你踏踏實實地做了,人們會尊重你的。二是要永遠對工作懷有熱情。在山里,我看到了這么一群人,他們自從參加工作就在山區,有些人已年近六十,一輩子都沒有過豐厚的收入,但面對工作,卻始終飽含熱忱,靠責任感克服艱苦的條件,拼搏在第一線。三是要永遠對事業懷有激情。心中有愛,有理想的人,能在難過的日子也笑出聲。
我很榮幸在剛過而立之年時,在北京北部的深山中留下了一筆,站立在鎮政府的門口,我百感交集。這是8805名村民的政府,是方圓214平方公里轄區的政府,承載著8805雙熱切的眼和214平方公里土地的期盼。在踏進山區一年的日子,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未曾清貧難成人,腳上無土老天真。動心忍性勤警醒,無限風光在路程。”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