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07:55:12
來源:北京日報
劉士帥
天短夜長的冬日,天剛蒙蒙亮。我正在夢里喊媽媽,一睜眼,是哥在喚我起床。
(相關資料圖)
早飯照例是玉米粥、老咸菜,我吃一碗,哥吃一碗。吃罷早飯,我和哥背起書包去上學。我在村小上一年級,哥在鎮中上初一。我走路,哥騎車。
昏暗的燈火里飄著絲絲縷縷的炊煙,像嘴里呼出的“哈氣”,有暖暖的思念。我一邊朝學校方向走,一邊想媽媽——遠方的姥姥病了,媽放心不下,捧著老姨的來信,猶豫半天,還是決定回趟娘家。媽臨走時,蒸了四鍋饅頭,哥數了數,總共36個。媽把饅頭裝好了,囑咐哥每頓飯熱兩個。哥比我懂事,努力點點頭。我不聽話,非要跟媽回姥姥家。媽把我摟在懷里,輕聲哄我:“乖,好好上學,等饅頭吃完了,媽就回來了。”
媽蒸的饅頭個兒大,午飯和晚飯,我和哥各吃一個,要9天才能吃完。每天晚飯過后,我習慣去翻日歷,邊翻日歷邊數著媽回家的日子,盼著媽能提早回來。可饅頭被我和哥越吃越少,媽卻始終沒回來。我想媽,卻不敢跟人說。媽說,只要不跟別人說,就沒人知道媽沒在家,我和哥睡覺前鎖好門,哥都上初中了,可以保護我,什么都不用怕。
夜里北風呼嘯,偶爾一聲犬吠,伴著風聲更凄厲。我不敢睜眼。我睡不著,想媽,饅頭我快吃膩了,好想吃餃子、包子。
周六傍晚,我先放學,看到院子里的饅頭還有8個。那說明,媽還有兩天就要回來了。進了屋,爐火悶著,屋子有些冷。我坐在爐火邊,邊背書,邊等哥,邊想媽。左鄰右舍傳來叮叮當當剁餡兒的聲音,那聲音遙遠而又真切,刺痛了我的耳膜,也激發著我的味蕾。
哥放學回來,抱柴燒火準備做飯。哥去院子里拿饅頭,我攔著哥不讓去說:“哥,我不想吃饅頭,我想吃餃子。”哥也聽到了叮叮當當剁餡兒的聲音。哥覺得奇怪,又不是過年,怎么家家戶戶都在剁餡兒?哥以前跟媽包過餃子,爸在外地工作,難得回趟家,爸不在家的日子,哥是媽的好幫手。哥跟媽學會了搟皮,也學會了包餃子。可是,哥不會和面。
哥坐在炕沿上,仔細回憶媽和面的細節,想了足足五分鐘,哥終于鼓起勇氣:“行,今晚哥給你包餃子吃。”
哥學著媽的樣子和面,一點點用水把面粉浸濕,攪拌,哥的動作有些笨拙,手指陷在面里,差點拔不出來。哥從面里用力抽出了手,洗凈了,才開始和餡。菜窖里有現成的大白菜,可是沒有肉。很快,哥把炒熟的花生搟碎,拌在白菜餡里。哥說,媽以前就這么做,花生里有油,可香了。
天漸漸黑下來,昏黃的燈光下,哥像個大人一樣,邊包餃子,邊跟我說話。餃子下了鍋,大部分成了空癟的面皮。哥努力挑了十幾個好的,讓我吃。哥包的餃子,鹽放多了有些咸,花生碎也放多了有點膩,但還是被我吃個精光。哥坐在我對面,盛了一碗餃子皮,桌上放著一碟早晨吃剩下的老咸菜。哥沒吃到真正的餃子,但看我吃得香,他比我還開心。
吃完餃子,我趕緊去翻日歷。忽然發現,那天的日歷上寫著:冬至。
許多年后的今天,媽早早去了天堂,我和哥天各一方。每到冬至,煮一鍋熱氣騰騰的餃子,成了我一成不變的習慣。那碗餃子里,藏著鄉愁,藏著思念,也藏著永遠回不去的童年。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