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5 11:44: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公布了2022年四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百強榜單。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基金銷售機構的基金保有規模普遍下降,但券商系機構表現亮眼,保有規模占比明顯提升,兩家機構也首次躋身榜單前十。專家認為,基金代銷行業頭部效應明顯,優勝劣汰或成為行業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
(資料圖)
保有規模環比縮水
與去年三季度相比,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市場“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以下簡稱“股混類”)合計為5.6525萬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以下簡稱“非貨類”)合計為8.0079萬億元,去年三季度則分別為5.7070萬億元、8.3552萬億元,環比下降0.95%、4.16%。
對于非貨類保有規模的較大降幅,中金公司研究團隊表示,去年第四季度資本市場回暖,疊加債券市場波動,投資者風險偏好出現分化,風險偏好較高的客戶或已開始底部布局權益類產品,而較為保守的客戶則受債券市場波動的沖擊,轉向更為穩健的存款或現金管理類產品。
從股混類保有規模的排名來看,與去年三季度相比,前七位排名并沒有發生變化,分別為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分別以6204億元、5712億元和4657億元的股混類保有規模位列各機構前三名,但環比則均有所下降。去年三季度末,上述三家機構的股混類保有規模分別為6291億元、5673億元以及455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券商系基金代銷機構中信證券、華泰證券首次躋身前十,取代了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分別以1417億元、1226億元的股混類保有規模位列第八名、第九名。與去年三季度相比,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的股混類保有規模分別增長342億元、36億元。而興業銀行的股混類保有規模仍同樣為第十名,數額為1215億元。
與股混類相比,去年四季度非貨類保有規模前十名則發生了較大變化,分別為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以及騰安基金。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和天天基金分別以11545億元、7576億元、5845億元的非貨類保有規模位居前三,但相比去年三季度同樣有所縮水,去年三季度末分別為12832億元、8081億元、6274億元。
從非貨類排名變動來看,興業銀行由去年三季度末的第十二名上升為第七名,保有規模也由1856億元提升至2486億元;農業銀行由去年三季度末的第十一名上升為第九名,保有規模從1962億元增至2032億元;交通銀行則由第七名下降至第八名,最新保有規模為2451億元,去年三季度為2588億元。而對于第三方銷售機構,騰安基金由去年三季度的第九名下滑至第十名,最新非貨類保有規模為1805億元,環比大減442億元;基煜基金則從去年三季度末的第八名跌出十名以外。
券商系進步亮眼
整體來看,券商系機構在基金代銷領域表現亮眼,保有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均在持續增長,頭部券商系機構數量也不斷增加。面對券商系的“崛起”,其余類型機構均面臨一定的競爭壓力,獨立銷售機構在股混類市場的規模占比整體保持穩定,非貨類市場則明顯下降。銀行系市場占有率最高,但股混類銷售占比卻出現了明顯回落。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去年第四季度基金代銷機構百強榜中,共有53家為券商系,與去年第三季度持平,這也是占比最高的一類代銷機構。銀行系(含1家外資銀行)占26家,較去年第三季度減少了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占19家,較去年第三季度增加1家;保險公司2家,數量未發生變化,市場份額占比也較少。
從股混類銷售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去年四季度末,券商系、銀行系以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分別為12570億元、28868億元、14501億元,規模占比分別為22.24%、51.07%以及25.65%。而去年三季度,這一比例則分別為20.47%、53.77%、25.03%。由此可見,券商系股混類市場占比在不斷提升,獨立銷售機構整體保持穩定,而銀行系則出現了明顯下降。
而對于非貨類的市場占有率,數據同樣顯示,券商系、銀行系以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分別為14378億元、38927億元、26037億元,規模占比分別為17.95%、48.61%以及32.51%。而去年三季度,這一比例則分別為16.39%、47.12%、35.87%。數據顯示,在非貨類市場上,券商系、銀行系占比增長,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市場占比則出現了大幅回落。
綜合兩類指標的保有規模來看,券商系在去年四季度的基金銷售市場表現優異,市占率不斷提升。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四季度,場內ETF基金頻繁發行與交易,或成為券商系業績亮眼的重要原因。
行業頭部效應顯著
整體來看,無論機構性質如何,馬太效應依然是基金銷售行業所面臨的重要趨勢。對于股混類、非貨類而言,去年四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前十的保有規模占百強總規模的比例分別為58.37%、58.91%,頭部機構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實際上,近些年來基金銷售行業分化更趨明顯,不少中小型基金銷售機構在行業“大洗牌”中退出市場。據Wind統計,截至2月13日記者發稿,在全市場473家基金代銷機構中,目前共有16家基金銷售機構的代銷基金數量在7000只以上,但與此同時,也有120家基金銷售機構代銷數量不足百只。
而在2022年,包括久富財富、泰誠財富等多家基金銷售公司因違規行為被監管部門注銷了代銷業務牌照。此外,還有安存基金、科地瑞富基金、唐鼎耀華基金、晟視天下基金、植信基金第三方代銷機構主動選擇注銷基金代銷牌照。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翁梓馳表示,嚴監管態勢下,未來基金代銷行業優勝劣汰生態或將持續,中小基金代銷機構面對一定的經營壓力,但頭部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 公募基金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