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首次回應兼任阿里云總裁,盯上AI算力基礎設施|看財報|每日熱議

2023-02-25 22:49:16

來源:騰訊網

2月23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公布新一季度業績,于2022年12月 31 日止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前,阿里云收入(包括來自為其他阿里巴巴業務提供服務的收入)為人民幣 266.93 億元(38.70 億美元)。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長3%至人民幣 201.79 億元(29.25 億美元)

阿里云營收和利潤有筑底成功的趨勢,而張勇給阿里云帶來的實際影響,要等到下一季度才會體現。

營收利潤企穩


【資料圖】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表示,阿里云營收增長主要由公有云的收入健康增長所驅動,部分被混合云收入下跌所抵消,這是由于阿里云持續推動高質量及經常性收入增長所致。

混合云往往意味著非標準化,雖然單個項目收益較大,對短期營收增長有幫助,但是客戶在混合云項目的前期重資產投入之后,后期服務支出等會降低不少。而且混合云定制需求多,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做駐場,利潤貢獻不大。

本季度,在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后(下同),阿里云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收入同比增長 9%,占阿里云總收入的53%。非互聯網行業的收入增長主要由金融服務、教育及汽車行業的穩健收入增長所驅動,部分被公共服務行業收入減少所抵消。

此外,阿里云還提到,來自互聯網客戶的收入同比減少 4%,主要來自一個頭部互聯網客戶(鈦媒體App注:字節跳動)逐漸停止于其國際業務使用阿里云的海外云服務,部分被來自中國互聯網行業其他客戶的需求增長所抵消。

綜合阿里云近四個季度財報數據來看,營收分別為189.71億元、176.85億元、207.57億元 、201.79億元,從下行趨勢改為區間震蕩;結合近四個季度利潤數據來看,分別為2.76億元、2.47億元、4.34億元、3.56億元,同樣處于平穩區間。

在云計算客戶紛紛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阿里云也采取了有取舍的經營模式,本季度經調整后EBITA利潤為3.5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34億元,同比增長166%,公共云增速實現雙位數增長。

云計算行業目前仍處于調整期,不同廠商的營收和利潤,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和進一步虧損,馬太效應之下,阿里云國內第一的市場份額使其能夠更具規模效應,體現在財務數據上,就是營收基本盤相對較穩,且能維持微利。

于長期趨勢,阿里巴巴援引IDC數據,跟美國比較,中國IT支出占GDP的比重是1%,美國是5%,而云計算在IT支出的比重才15%,美國是21%,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機會。

“過去,我們把握住了面向消費互聯網的中國電子商務,以及面向產業互聯網的中國云計算市場這兩個歷史性的機遇。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是我們的三大戰略,我們認為這三個戰略的天花板足夠高,市場足夠大,而今天我們在不斷的技術演進當中仍然能找到巨大的機會”,張勇表示。

阿里也給出了一些云計算大策略:

第一,不斷通過技術突破,提升云計算服務的穩定和安全、持續優化性能和降低成本;

第二,繼續建設和繁榮云計算的技術和產業生態;

第三,和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提供智能化的行業解決方案;

第四,釘釘作為智能化的協同工作平臺和應用開發平臺,和云計算一起形成云釘一體、云端一體的服務;

第五,在生成式AI正在發起顛覆性突破的時代,算力的支撐必不可少,阿里云表示,將一方面繼續全力構建好自己的預訓練大模型,另外一方面全力抓住市場機遇,為市場上的多種模型和應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撐。

盯上AI基礎設施

隨著ChatGPT的火爆,OpenAI背后的算力服務商——微軟智能云,也被云計算行業視為新的確定性趨勢。鈦媒體App此前指出,相比高調的大型語言模型,低調的AI基礎設施也迎來了里程碑時刻

類比微軟智能云不僅給OpenAI提供算力,還發布了Azure OpenAI,基于微軟 Azure(全球版)的企業級服務,訪問包括 GPT-3、Codex 和 DALL·E 2 在內的更多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這被視為有望極大增長用云量以及提高客戶粘性的選項。

張勇也表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正處于技術突破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生成式AI正在發生顛覆性突破,阿里巴巴將全力構建好自己的AI預訓練大模型,并為市場上風起云涌的模型和應用提供好算力的支撐

不久前,阿里巴巴向外界確認了正在研發類ChatGPT產品,已進入內測階段。據了解,阿里從2020年初便啟動中文大模型研發,2021年阿里先后發布國內首個超百億參數的多模態大模型M6及語言大模型PLUG,此后還訓練實現了全球首個10萬億參數AI模型。同時,阿里在“魔搭”社區上開源了超10個百億參數核心大模型。

動輒超千億參數的大模型研發不是單一的算法問題,而是囊括底層算力、網絡、存儲、大數據、AI框架、AI模型等復雜技術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有超大規模智算基礎設施的支持,正如OpenAI和微軟智能云的協同,同時具備算法和算力能力的云服務商,有一定先發優勢。

例如阿里云在張北和烏蘭察布建設的兩座超級智算中心,建設規模分別為12 EFLOPS(每秒1200億億次浮點運算)和3 EFLOPS(每秒300億億次浮點運算)AI算力,飛天智算平臺可對萬卡規模的AI集群提供無擁塞、高性能的集群通訊能力,將計算資源利用率提高3倍以上,AI訓練效率提升11倍,推理效率提升6倍。

阿里在電話會議中還提到,生成式AI 的發展成為全世界的熱潮,大家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對話的機器人,而是如何融入到其他的業務場景當中。

對阿里來說,在用戶體驗,內容的生成和理解,廣告效率的提升方面,廣義的 AI 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也是重點投入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供需匹配效率,還能提高商家效率和客戶服務的體驗。

云計算行業以及阿里云自身都處于蓄勢調整周期,如何為阿里云和行業找到新方向,張勇還需要給出答案。

關鍵詞: 張勇首次回應兼任阿里云總裁 盯上AI算力基礎設施|看財報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