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短訊!阿里本地生活到底怎么打,追蹤三年財報可以發現……

2023-02-25 20:30:40

來源:騰訊網

戰略落地3年后,今年“飛高了”該怎么走?

文 | 曉曦

近日,關于阿里本地生活板塊的各類小道消息和媒體報道出現得有點密集。


【資料圖】

先是民間八卦傳言說本地生活要并入高德,后有媒體澄清前者原來系口碑(餓了么到店業務)要與高德整合,加上抖音微信高調入局所帶來的種種猜測和分析,而身處關注焦點,餓了么和高德在這周內的自身動作,也屬實抓人眼球。

周初,餓了么發布了全員信,宣布超額完成內部戰役的既定目標,公司將加大對員工的激勵總投入、優化激勵機制。隨后,高德正式對外發布“一體化出行平臺”,宣布平臺已接入包括各類城市出行、城際出行,以及配套服務在內的全品類服務。

信息聚合后或隱或現地指向一處——阿里本地生活板塊,今年正醞釀著大動作。

從抖音上線團購外賣、微信試水小程序外賣引流、美團香港招募騎手、京東低調測試買菜項目……真真假假消息之下,本地市場今年的激戰,幾乎可說是板上釘釘。

其中,阿里會怎么打,2021年橫空出世的“飛高了”生活服務矩陣,如今怎么樣了?從最新的財報電話會,同步追蹤和對比21年至今的阿里財報,不難發現一些端倪。

值得細品的財報電話會

2月23日晚,阿里發布FY23Q3財報,這一季度的本地生活板塊,數字上比較醒目的無疑是板塊虧損的成功收窄。財報顯示,受到家業務(餓了么)運營效益改善所影響,板塊季度內的虧損已經從去年同期虧損50.76億,大幅縮減至31.37億。一年內,虧損整整縮減了近四成。

虧損收窄的同時,各業務的具體表現也好過市場預期。一財季里,盡管市場受到12月疫情帶來的新一輪沖擊,但到家和到店兩個板塊總體堅挺。

“到家”部分,餓了么在季度內錄得訂單和GMV正增長,UE(單位經濟效益)持續為正且持續改善,而得益于快速適應用戶對百貨、藥物的需求,這一季度內的即時零售訂單強勁增長,多個核心指標持續向好。

“到目的地”部分,在季度后期疫情緩解后,高德的使用需求快速恢復,打車及酒店等服務預定量持續上升;飛豬國內機票和酒店的業務恢復速度,也大幅好于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旅游市場大盤。

可以看出,盡管在過去兩年,“飛高了”的組合對外整體比較低調,但業績數字卻在走實走穩:本地板塊整體虧損的大幅收窄,并非源自業務戰線的收縮,而得益于找到了新增長點、拉長新戰線,并在過程中做到運營效益的提升。在疫情反復的2022年,這確實并非易事。

財報之外,更值得細品的,是昨晚財報電話會上張勇對業務發展狀況的表態。

面對分析師提問,張勇表示,以“到家+到目的地”為戰略框架的本地業務板塊在過去一段時間齊驅并進,整體取得了一定發展。

到目的地側,張勇表示高德這幾年的創新進展非常順利,已經從一個地圖工具,走向了一個基于地圖的“到目的地”完整的服務平臺;在到家側,張勇也透露了餓了么各項核心指標都在持續向好,在重點經營的城市,正在取得好的進展。

提及餓了么時,張勇原話是:“經過過去幾年的努力,餓了么正在一個正確軌道上,不僅是UE(單位經濟效益)持續轉正、繼續向好,并且訂單量、用戶量和用戶粘性都在變得更好。“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電話會中,本地業務獲此正面評價,實屬罕見。

各種傳言之下,財報數據和一把手的發言,或是一種“以正視聽”——阿里“到家+到目的地“齊驅并進的本地戰略,實則在深水區穩中有進。

2021年以來,“飛高了”組合在做什么

回溯“飛高了”矩陣的橫空出世,是2021年年中。

2021年7月,阿里集團通過全員信的方式,宣布組織升級:面向多引擎驅動、多業務賽道發展局面,阿里將在各業務單元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板塊治理模式。其中,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的三大業務,餓了么、高德、飛豬新成立生活服務板塊,由俞永福分管。

這一組織戰略的調整安排,在經歷了一個季度的內部磨合后,被正式定格落地在財報中。如果對比21年至今的財報可以發現,去年此時的業績報告,對阿里本地來說,是一個重要分水嶺。

2021年12月底至季度前,本地生活板塊內僅有餓了么,高德還尚在集團的創新業務板塊。自這一季度始,餓了么、高德和飛豬,開始以整體生活服務矩陣的形態,列入進集團財報。

在該季財報中,“到家+到目的地“為框架的戰略陣型進一步明確,餓了么和高德分別成為了本地服務“到家”和“到目的地”的主要用戶入口,而飛豬作為旅游類垂直服務平臺,繼續負責組織好高質量的酒店、交通和景區服務的供給。

為什么市場如此關注這一最新財季的本地業務表現——因為不論是收入還是虧損,成長還是收縮,到了這一財季“飛高了”矩陣終于走過了一個完整的財年,給集團交的作業質量也正式浮出水面。

縱觀最近四季度的阿里財報,可以發現有幾個關鍵詞自2021年底起就貫穿至今。這些高頻關鍵詞是:餓了么UE(單位經營效益)、平均訂單價格、非餐訂單增長;高德服務擴容,高德訂單增長。

2022年3月止季報:餓了么錄得UE同比改善,非餐訂單強勁增長,訂單價格提升;高德開始擴容本地生活和服務,用戶量和使用頻次提升。

2022年6月止季報:餓了么錄得UE繼續改善并實現轉正,非餐訂單強勁增長,訂單價格提升;高德錄得DAU1.2億新高,繼續豐富本地生活內容和服務。

2022年9月止季報:餓了么錄得UE繼續改善并維持正數;高德錄得強勁的訂單增長。

2022年12月止季報:餓了么UE繼續改善(連續五季度)并維持正數(連續三季度),非餐訂單強勁增長,訂單價格提升明顯;高德飛豬走出疫情,重啟增長。

如果把這幾份財報,結合過去一段時間中,口碑到店業務與高德加速整合,餓了么開啟激勵機制改革等消息來看,俞永福對阿里本地業務的“整合手法”已漸漸明朗化

首先是最根本的戰略框架。“到家”和“到目的地”齊驅并進的格局相當穩定,如同一根栽下就錨定的鐵樁。用俞永福的話來說,就是戰略“三年不變”。

其次,從板塊的階段性“使命”上——在到家側,主打讓餓了么全面聚焦重點經營的城市戰場,從UE開始改善、快速收窄虧損、提升經營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在到目的地側,主打服務和場景的擴容,以盤活更多到店供給資源,并拓展更多元的板塊收入和利潤來源。

再進一步,到家側,逐步堵漏虧損后,通過零售等新增長極發力,提升整體的訂單價格,交易額和利潤收入。

有分析認為,這幾步走戰略,概括起來就是“先走穩,再走快,再走得又穩又快”。

幾點判斷和預見

結合此次財報以及近日從各方渠道獲取的信息來看,可以對阿里本地業務今年的發展提供以下幾個預見和判斷,留待時間驗證:

阿里本地業務板塊的內部調整已處尾聲

回顧《晚點》等媒體對阿里本地內部變革的系列記錄報道,可以看到這樣一條時間規劃線:

2021年,板塊變革主要發生在集團層和板塊戰略層,明確整體戰略框架、板塊陣型和基本打法。

2022年,變革主要發生在板塊子業務的戰略層面,例如餓了么內部明確“四橫四縱”的戰略,收縮口碑業務,讓餐飲SaaS平臺客如云獨立開放,統一組織內“軍裝”等等。

而到了2023年,各子業務將對配套變革措施全部落地,同步掃尾清零遺留問題,扣上最后一環。

從近日餓了么內部發布的全員信內容中,也可以印證這一點,郵件中俞永福明確指出:“四橫四縱,除‘激勵機制改革’外,其他七個方面已經分階段有不同進展,而‘激勵機制改革’調整,是最后一個課題。”

最后一課,正塵埃落定。

阿里本地生活內部將進入“賞金獵人”時代

對于阿里本地此次的激勵機制調整,一些員工感到,新機制的設計“很有野心”、“有點意思”。概括來看,重點是這么幾條:

管理層釋放短期利益,M7/P10及以上管理者不再參與年度職級晉升,將激勵和長期的業務結果掛鉤,迫使管理者更專注長期的經營和結果。

在激勵中強化結果導向,激勵總投入雖然加大,但不搞“大鍋飯”,內部激勵差距會寬幅拉開。

鼓勵人才內部流動和崗位競聘,競聘成功的員工即時調級調薪,讓能者突破崗位天花板。

一家公司的激勵機制調整,往往是人才導向的風向標。從目前出臺的激勵調整方向,已可見阿里管理層決心在新一年,更積極地調動人力參與行業競爭。另一方面看,當管理層更在意長期利益和長期回報,公司的資本化進程也會更有機會。

今年“飛高了”將進入“又穩又快”階段

相較本地戰場的其他競爭者,2021年“飛高了”矩陣落地至今,總體的市場姿態偏保守,鮮見大開大合的動作發布。

蟄伏的這兩年,有疫情波動的原因,板塊內部也需要時間來調整和盤順。但不可忽視的背景是,2021年平臺經濟遇到整頓,阿里集團整體風格也更偏內斂、求穩。

而大環境的變局,就發生在這短短兩個月里。

2023年,面對宏觀監管環境的相對優化,疊加疫后社會經濟的全面提振需求,這是一個適合出擊、也需要出擊的窗口期。

回看過往三年,在疫情和國際國內經濟的綜合影響下,阿里生活服務板塊持續調整結構,還能保持業務指標的優化,接下來的增長空間,或許是值得投入更多想象和期待。

從內部環境來說也是如此。不管是“飛高了”還是口碑,甚至包括淘鮮達,這幾塊業務原本都如并無契合的大小手牌,在三年的盤整下,正漸漸理出一副有邏輯的牌面。

隨著牌面的日益明朗化,可以想見,執牌人今年可能會以更進擊的方式來出“明牌”。至于高德一體化出行平臺的發布,或只是這輪的頭炮頭響。

關鍵詞: 阿里本地生活到底怎么打 追蹤三年財報可以發現…… 高德地圖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