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11:00:55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1076萬人,這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這個就業季,有點不一樣——今年夏天畢業的大學本科生,多數出生在1999年和2000年,他們是“00后”,他們屬于“Z世代”,他們對就業、創業和人生的規劃,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
突破
還沒畢業 已經創業
突如其來的春雪,讓北京城在上周體驗了一把春寒料峭。而在西南邊陲云南,首都師范大學2018級的本科生宋瀟,卻在陽光充沛的果園,收獲著沃柑。
“很不一樣。”說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宋瀟用了這四個字來形容,因為疫情,他暫時還不能返校。“我和同學們在大學四年中大概有兩年,其實都不在學校。畢業會是什么樣的場面,我現在也無法想象。”
從遙遠的云南昭通市考進北京的大學,剛讀了一年半,疫情就來了。學習、交流都改到了線上,同學、老師,天各一方。疫情改變了太多事,但對宋瀟的創業,卻有一些積極的影響。
從小喜歡“搗鼓”東西的宋瀟,學的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19年7月8日,他就注冊了第一家公司,進行擅長的軟件開發和物流網技術工作。疫情之后,宋瀟回到云南昭通老家,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
“我不喜歡朝九晚五那種上班族的生活,想自己做事。”宋瀟發現,自己所做的物聯網技術可以運用在智慧農業領域。云南,正好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亟待開發和推廣。
“這個季節,就是沃柑、粑粑柑等柑橘類。另外,我們這邊有很多特產,比如辣椒醬,但是缺乏包裝和設計,所以賣不出去。”在云貴川地區,宋瀟廣泛發掘農特產品,又利用線上技術,聯絡合作伙伴。2020年底,宋瀟注冊成立了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小程序也在隨后上線。今年22歲的宋瀟,現在是公司的執行董事。他的團隊里,年紀最大的出生于1992年,最小的出生于2003年。智慧農業、遠程辦公、機械噴灌、無人運輸……這些高新科技,現在都運用到宋瀟的創業項目中。宋瀟的團隊,也因出色的表現,榮獲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一等獎。
現在,打開小程序,可以買到云南的鮮花餅、四川的麻辣牛肉、陜西的蘋果。宋瀟說,他目前沒有繼續深造的想法。2022年夏天,他將本科畢業,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創業項目中去,跟同樣熱愛鄉土的團隊成員一起,挖掘更多值得推薦的農特產品。“疫情會好起來,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覺得機會無限。”
選擇
有人留京 有人回鄉
1999年末出生的王奕霖是北京交通大學2018級本科生。老家在內蒙古赤峰的他,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利用“北交就業”公眾號上的招聘信息,找到了工作單位。
疫情之下,就業也更多通過互聯網完成。“北交就業”公眾號可以通過職位訂閱來實現精準推送。坐在家里,王奕霖就完成了線上面試。“是一家大型央企。我跟人力資源約定了時間,通過微信視頻電話面試。”確定了意向,王奕霖3月初返校后,進行簽約等相關工作。
“我對自己的職業前景還是很看好的,也跟同在這家企業的師兄交流過,覺得學到的知識,可以用上。”更遠的事,比如晉升、買房、成家,王奕霖還沒過多考慮。
從北京到赤峰,坐高鐵2個多小時就可以回家,王奕霖沒覺得離家太遠。跟他同屆畢業的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豐碩,則有不一樣的選擇。
豐碩出生在2000年,老家距離武漢只有一個小時車程。來北京之前,他對大學生活有很多憧憬,但憧憬轉化成現實,只維持了一年半的時間。2021年10月,他就確定了自己工作單位。“我的目標很明確,回家,回湖北。”只用了一兩天的時間思考,豐碩與武漢的交通企業迅速簽了約。
“有很多原因決定了我的選擇。更多是考慮家庭。雖然現在交通很方便,但我是獨生子,一人在外,還是很掛念父母,希望能離他們近一點。”
豐碩說,同宿舍的同學,除了考研深造,其他選擇就業的,都不約而同選擇回鄉。“現在中國發展越來越均衡,很多省會城市都非常不錯。”
變化
“大廠情結”被打破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截至今年三月,“00后”用戶求職簡歷的投遞,在多個招聘網站出現了明顯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校招季季節性很明顯,過了“金九銀十”,應屆生的求職熱情往往會緩慢下降。但去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招聘平臺上“00后”應屆生的活躍度,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在簡歷投遞上,以往校招季應屆生的簡歷大都是集中式投遞,今年相對分散。可能是受疫情影響,傳統意義上的“春招季”和“秋招季”沒有以前那么明顯。
在求職地域和行業上,新一代年輕人表現得更有特點。從BOSS直聘平臺的數據來看,年輕人就業選擇的整體趨勢更多元。“應屆生扎堆一線城市的現象有所緩解,許多年輕人把意向城市定在了二線城市。在意向行業方面,數字技術領域依然受年輕人的青睞,代表行業如互聯網、電信和科學技術服務行業。新基建領域行業,如5G、云計算、自動駕駛等也吸引了很多理工科學生。”BOSS直聘分析師單恭介紹說,新一代的求職偏好也正在打破傳統的性別劃分。一個例子是,“00后”求職用戶中,投遞工程造價、技術研發等“男性主導”崗位的女性占比高于“80后”和“90后”。
“大廠情結”也在被打破,“00后”對小微企業的接受度進一步提高。據介紹,相比公司的知名度,年輕人往往更看重崗位適配度、公司氛圍、老板個性等。他們對靈活用工的接受度也更高,更偏愛自由、彈性的工作環境,不少人會選擇在暑期靈活用工,或者長期從事攝影、文案等兼職工作。
單恭透露,年輕人在線上與人力、老板“搭話”、開聊的姿態也更主動積極,但在選擇職位時,又相對謹慎。他們更注重職場平等,對性別歧視、學歷歧視等問題更加敏感,對企業是否有“五險一金”,是否經常加班更在意。
建議
找準優勢大膽創業
“不同年代的人的特征,跟當時生活的環境直接相關。體現在就業方面,就與其童年生活、受教育經歷以及各種社會現實相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新一代年輕人成長的背后,有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發展的大背景。
儲朝暉表示,年輕人在虛擬情境下學習生活得比較多。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互聯網產業有比較大的需求空間,但根基依然在現實中。年輕人可能對社會的深層次就業崗位了解不多,但從社會產業結構、國家政策倡導等等來說,第二產業依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傳統產業、制造業的轉型提升,還需要大量人才。
此外,他還鼓勵年輕人有更高更強的創業意識。“我們學生創業的比例,在世界上是比較低的。一味爭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顯得有些狹窄。從個體自身的成長發展來看,應當有相對超越性的角度,來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這也有利于社會的資源優化配置。”
對于現實中一些年輕人喜歡“挑老板”、頻繁跳槽等現象,儲朝暉表示,應當客觀來看。“社會就業問題,深層次來看要復雜得多。‘挑老板’也好,跳槽也罷,有一定積極意義,但還是看問題和選擇過于天真、過于簡單,應該沉下心選擇就業和謀求個人發展。”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