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制片人:疫情下大制片廠熬過去沒問題

2020-04-02 08:17:26

來源:搜狐娛樂

演員湯姆·漢克斯確診,《007》《速度與激情9》《花木蘭》《黑寡婦》等大片撤檔,《碟中諜7》《尚氣》《蝙蝠俠》《侏羅紀世界3》等大片停拍,迪士尼樂園及美國的影院關閉。新冠疫情的擴散讓全球最大的影視娛樂中心好萊塢按下了暫停鍵。

半個多月過去了,好萊塢怎么樣了?到底承受了怎樣的損失?能不能抗住?它的整個生態會因此受沖擊嗎?我們采訪了一位華人制片人方初妍,她在好萊塢工作多年,曾做過《李山》《日落,日出》《新年之聲》等獨立電影,也以視效制片人的身份參與了大片《蜘蛛俠:英雄遠征》《絕地戰警3》《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現在手上的項目是漫威的《黑寡婦》(擔任特效協調制片),還在收尾階段,疫情期間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特效團隊大都在家辦公,以保證早日完工。

因為感染人數激增,洛杉磯現在的政策是要求民眾居家隔離,沒有買菜、買藥等必要不外出,減少流動性。敏感的好萊塢隨時都在關注疫情的進展,以確定未來的計劃。

PartⅠ:疫情沖擊好萊塢

好萊塢開始重視疫情挺明顯的就是3月11號那一天,同一個小時里出現了大家非常上心的三個新聞,一是航班被取消了,然后湯姆·漢克斯被驗出陽性,然后NBA把整個賽季取消了,因為有球員被感染。這非常打擊美國主流媒體,大家驚醒了,意識到原來已經散播的這么廣。因為畢竟都是明星,都是我們覺得會保護得比較好,身份比較尊貴的人,一下被感染了。

好萊塢第二天很多公司開始居家辦公,很多項目開始取消,緊接著很多電影節,很多大型活動就都跟著取消了。過了沒多少天我們漫威就也回家辦公了,前后腳。

這之前其實有公司也開始著手準備了,就是大家會先測試一下是不是網上工作的那些技術都配備好了,以防萬一。漫威《黑寡婦》當時就考慮如果到時候因為疫情上映不了,我們的方案是什么?如果要回去辦公了,我們之間所有的鏡頭,所有的數據傳輸要怎么做?所有人線上怎么溝通?那時候我們就做好心理準備了。

最后撤檔這件事情,我覺得就是一個決定,沒真的下這個決定之前必須按部就班。像《花木蘭》就是一直到真的沖擊的那一天,大家開始反應過來,才真的下足了決定撤的。《黑寡婦》沒有到它那么臨時了再撤檔。

好萊塢很舍得在宣發上花錢,像《花木蘭》這種大片在宣發上是花了很多錢的,如果臨期一撤檔,之前這兩個月宣發的花費基本就打水漂了,再定新的日期又要重新宣傳。一般制作費和宣發費是分開來算的,曝出來的數字是制作費,宣發和制作費比的話,像這種大商業片,基本是50%到100%。而且它很多線下產品是同期準備發售的,做的玩具,所有的家庭娛樂,主題公園相應上線的活動,都會受影響。

很多正在拍的電影也是說停就停了。我們也挺感動的,大家真的把人的性命放在金錢和工作之上。但是經濟損失確實是有,大家拍片子都分布在全世界各地,要承擔所有人的食宿,有的人還要飛回美國,等疫情好了再召回來。

像漫威的《尚氣》現在還在暫停,導演是在醫生的建議下自我隔離,因為他有一個新生的孩子,他為了保護孩子,保護劇組。他們原本在澳大利亞拍攝,現在劇組還在等待消息,沒有正式停工。澳大利亞政策我最近沒關注,還是看情況吧,如果需要中斷拍攝可能要停的。

這次疫情我感覺到在不同文化的人其實反應還挺相似的,我反而更覺得文化不再是屏障了,人性都是共通的,覺得人的性命是大于這些身外之物的,回家之后都想和親密的人有更加緊密的聯系,都很注重家人。整個行業也變得更加通融,很團結。

就像漫威公司很注重保密,平常不會允許員工把所有的影片信息帶出公司在家辦公,但現在特殊情況就會允許這種事情。像之前有的員工在公司徹底下這個指令之前就想提出回家辦公了,公司也允許。像我們一般會讓助理買午飯,就會讓公司多花一點錢給我們買可以微波爐加熱的午飯。這時候我們和特效公司對接的時候,不管對方有什么困難或者對方交鏡頭稍微慢一點,我們也都理解。我看到的通融理解比焦慮多。

整個行業整體溝通都變多了,都在互相學習,你應對這個用了什么政策,好不好,我們公司也一樣,畢竟這個是所有人連在一起的,我們為別人好也是為我們自己好,所以大家也都互相呼吁待在家里,互相呼吁項目能暫停就暫停,還是挺感人的。

疫情下我覺得好萊塢這些大制片廠熬過去沒什么問題,他們資本都挺夠的。更多的是中小型公司可能很難運營下去,養不起員工。但是其他行業都這樣,每個國家也都這樣,沒辦法。只是暫時經歷困難時期,有的經歷不過去可能就經歷不過去了,但是大部分還在冬眠,疫情好了之后我覺得還是會再復蘇過來的。

PartⅡ:美國大片和獨立電影生態

現在好萊塢大制片廠是一超多強的格局。迪士尼買了很多IP,有盧卡斯的《星戰》,有漫威電影,有皮克斯,又收了福克斯,還有ABC,它整個品牌做的很龐大,這個世界建立的很成功,觀眾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品牌的粉絲是因為愿意待在這個世界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它現在變成了行業頭領。它也在跟著時代的腳步,像迪士尼Plus就是想占領在流媒體的那個份額,也拓展新的市場。

我之前在索尼和環球也做過,它們的IP更加分散,不像迪士尼這樣注重宇宙。

好萊塢有翻拍、續集這種文化,因為現在整體比較保守。其實很多業內的人也是反對這種趨勢的,他們覺得需要敢于創新,需要有原汁原味的故事,需要有不同的視角。

但是也有很多獨立片、藝術片,像奈飛這樣,也在做市場另外一端的類型。好萊塢電影公司太多了,很多不一樣的聲音,所以各個類型的電影也還都有。

中小型電影和藝術片在美國之所以這么發達,還是因為這邊是全球文娛行業樞紐,所有人才都來洛杉磯,大家會在一起做出來各種各樣的東西。我們大小電影節好幾百個,我們有很多電影學院,很多電影組織,很多工會,電影行業業內人士之間互相交流,基本每天都有活動,大家還都是一群很熱愛電影的人,很積極的在一起工作,所以出產率很高。

就是因為有文娛行業世界的驕傲這么一個心態,所以我們篩片子的標準就比世界其它市場要高,必須已經劇本寫得非常好了才能被做出來,大家眼光高一些,所以質量高。

而且大家很在乎人才。像所有的電影節,所有的小藝術片都是為了攢經歷。現在很多超級英雄大片喜歡用新出來的藝術導演,《黑寡婦》的導演是一個之前在歐洲拍藝術獨立片的導演(凱特·紹特蘭,作品有《柏林綜合癥》《少女洛荷》《生命翻筋斗》等),華納的《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是一個華人女導演(閻羽茜)拍的,她上一部拍鄉村題材的電影(《海上浮城》)進了圣丹斯電影節,然后被看中了。漫威還有一個電影叫《永恒族》,也是一個中國女導演(趙婷,作品有《騎士》《哥教我唱的歌》)。

她們這些人之所以才華能被發現,就是因為洛杉磯這么多機會,這么多項目,這么多電影節,就是行業內的人都很關注最近在發生什么,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態,不太會籠罩在小圈子里。

PartⅢ:黑人、亞裔、女性電影風潮

而且好萊塢很強調要注重多元化,可以看到黑人電影、亞裔電影,以及女性題材電影,都越來越多。

每年評獎,奧斯卡除了看影片質量,也看它的精神信息,像《黑豹》其實是漫威電影,這種大商業片很少會被提名奧斯卡,但《黑豹》被提名了,其實也是在鼓勵這些電影被做出來。

《黑豹》不光是拍給黑人觀眾看的,但黑人觀眾在影院各種歡呼,就覺得有了自己的電影。我也看了,我覺得它本身是一個好電影,我只要接受演員和我膚色不一樣的這張臉,大家在慢慢接受這些視覺感官。之前亞裔的那個電影《摘金奇緣》,也沒有太多體驗文化的東西,主要它是一個故事,我們去影院只要接受了這個故事,它的演員是誰不重要。

其實美國市場的亞裔和African American的觀眾非常多,現在突然大家關注多元化,電影業內就開始做這些電影,一做發現票房這么好,所以就變成趨勢了。

像今年誰也沒想到《寄生蟲》能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我當時看到都興奮得尖叫起來,這是有史以來非英語片第一次拿最佳影片。奧斯卡還是一個比較美國本土的獎項,它不像戛納比較國際化,它大部分得獎的都是美國本土電影,但是這一次《寄生蟲》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還有一個最佳外語片。

它真的是一個好電影,在我心目中它就是去年最好的電影,我第二天都抬頭挺胸地進辦公室,特驕傲了,我也喜歡奉俊昊很久了,那天很開心。

大家能不看語言,不看膚色,真的去Recognize這個最好的電影,我覺得真的是突破,奧斯卡是變成了一個更國際化的獎項。

還有越來越多的女性電影,我覺得也是反映一個更大的社會現狀的。因為現在整體社會上女性覺醒期,女性的聲音都在變多,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發言權,更加注重性別平等。在行業內也是,原來我們叫“白人男孩俱樂部”,好萊塢都是被白人男性占領的,現在越來越多元化,女性越來越多。像我們《黑寡婦》的特效制片團隊,70%是女的,所以特別驕傲。

而且女性本來就是主流市場,看電影、看電視劇女性消費者很多,所以現在女性題材的電影增多是藝術反映大環境的一部分。

好萊塢的Me too風潮,韋恩斯坦的入獄,我覺得跟這個大環境都是有關系的,就是女性意識到要保護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

好萊塢這方面可能是比其他行業稍微嚴重一點,因為美女多,有比較紙醉金迷的文化,大家喜歡Party。說白了工作環境性騷擾這種事件也不止存在于電影行業,但是電影行業因為有才華的導演和電影人我們會對他們的性格更通融,有的導演他太有才了,但他可能對底下的人態度不好,我們會更包容一些,這是之前的趨勢。但是有這種運動之后,大家很注重人權,很注重你平常對女性尊重的表現。

韋恩斯坦這個事其實過了很久了,新聞兩年前就出來了,有一年金球獎大家都穿黑衣服,為了支持這個運動,我覺得是好事,就是任何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進步都是需要推動,都是一開始有這種潮流的轉變,有帶頭人,好萊塢我覺得很帶頭女性、民族多元化、殘障人士,為少數人發聲,這個發聲口能這樣帶動社會進步,我覺得還挺驕傲的。

像迪士尼這種大公司很注重同事之間文化的,我們剛進公司都要上那種網課,教你同事之間怎么著相處不過線,如果發現有人過線你要怎么辦。

PartⅣ:打破院線窗口期

最近待在家里大家會開始刷奈飛,我同事很多都開始看老電影了,一直沒時間看的那些經典老片,現在去看一看或者重溫一下。像迪士尼它之前就出了迪士尼Plus,是在11月份上線的,里面有所有迪士尼的IP,過去的電影,新的電視劇,在疫情期間會很多人看。還有 Amazon Prime、Hulu、HBO,這些都是看劇比較多的。

有些電影(《冰雪奇緣2》《星戰9》《1/2的魔法》《喋血戰士》《刺猬索尼克》《愛瑪》《隱形人》《狩獵》《我仍然相信》《絕地戰警3》等,以及4月10日可能直接登錄網絡點播平臺的《魔發精靈2》)在這時候提前上線,我覺得是當前大情況下的應對政策,能給大家提供內容在家看也是挺好的,是一件為人民服務的事情。

像院線大片這種,《黑寡婦》《花木蘭》就可能稍微要等一下,如果這些放到流媒體上可能會更可惜一點,還是想等疫情結束了給大家院線的體驗。

其實窗口縮短,線上線下同期上已經有一陣了,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確實線上線下是競爭關系,但是影院在現在這種時期也不能要求人出來看電影。你做出來的電影想怎么發行是自己的權利,這不破壞任何規則。疫情一結束大家還是會回歸原來的樣子,該上映院線就上映院線。

那些制片公司得盡快收回來一點錢,沒有辦法等那么久的可能就先上網上了,也不是為了破壞院線的排位,還是尊重院線,尊重大屏幕體驗的,只是現在特殊時期嘛。

金球獎和奧斯卡原來的規則是電影必須在電影院上映,才可以參加評選,他們現在已經在考慮要不要修改這個規則了,就是就算沒有在影院上映,線上(點播)或者電影節(首映)也可以參加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