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娛 > 正文

視頻博主的前路怎么走?

2021-04-25 08:25:56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們,晚上好。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5分鐘看完xx電影”“10分鐘看完xx電視劇”““XXX角色合集””……相信經常刷短視頻的你,大概率都會看到這種“壓縮版”的劇情剪輯。幾分鐘概覽劇情,交流談資已經足夠;短時間瀏覽愛豆精彩片段,不失為追星伴侶;視頻博主的風趣吐槽、深度分析,令觀者收獲不一樣的理解和樂趣,“X分鐘觀影追劇”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中娛樂休閑的效率需求,廣受歡迎。然而,近日,一則消息讓制作這類視頻的博主倍感壓力山大。到底發生了什么?我們今天來聊一聊。

日前,15家行業協會、53家影視公司、愛優騰等主流視頻平臺發布聯合聲明,呼吁短視頻平臺和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尊重版權,并稱對未經授權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行為發起集中的法律維權行動。從制作方到播放平臺,幾乎占據中國長視頻產業的“半壁江山”,超過70家單位的喊話“威懾”,聲勢和決心可見一斑。已有不少視頻博主感到“顫抖”,想方設法“擦邊而行”“避其鋒芒”,正如一位up主所說:“畢竟人家是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我們只是熬夜禿頭剪輯的個人。”

事實上,涉事各方曾經有段蜜月期。過去,對于影視公司作品、平臺自制劇來講,影視短視頻剪輯創作是一個優質的營銷場景、宣發載體。那些UP主的鬼斧剪輯、犀利點評、魔幻reaction為影視作品錦上之花,相關影視劇也借此導流,增加了內容熱度,實現了部分變現。騰訊、優酷、B站、愛奇藝等,還舉辦過相關的影視劇剪輯比賽。互利互惠,各取所需,你儂我儂的甜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一旦共贏被打破,“彼之蜜糖”就變成了“汝之砒霜”。這也是為什么在聯合聲明發布后,輿論有此聲音:“用你時太太優秀,不用時版權限制”。

為何各方難以再續前緣?一言蔽之,利益格局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短視頻用戶已達8.73億,而且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超過了長視頻,曾經高性價比的營銷渠道,變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可以說,逐漸被蠶食的用戶和流量,是讓整個影視行業聯合維權的主要動力。另一方面,“X分鐘觀影追劇”逐漸形成了產業鏈,簡單的搬運剪輯、切條合集讓熱門影視劇成為被侵權的“重災區”,曾經高效的導流器,變成了驚人的分流器。可以說,這次的一紙聲明,將長短視頻的利益之爭放到了臺面上。

從長遠來看,影視劇版權規范化,是必須的。像之前的音樂平臺下架無版權音源、某影視APP因版權問題被查、某資訊平臺屢遭著作侵權投訴,無論是哪個行業,只有對原創作品進行保護,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的商業風氣。版權保護是必由之路,但如何規范需要有度的考量、有過程意識。畢竟,在現實中還存在維權取證難、周期長、取證成本高等諸多難點,需要一一攻破。否則像聯合聲明中一刀切的描述,只會引發“保護資本利益遠重于維護創作環境”的用戶認知。

如何破解影視版權保護和短視頻二次創作的矛盾?參考坐標不是沒有。比如音樂領域的快手經驗,在原有版權結算的基礎上新增了詞、曲版權的單獨結算以及獨立音樂人結算通道;再如視頻領域的YouTube方案,系統自動將用戶上傳的視頻與版權資料庫做比對,一旦識別,平臺就會按照版權方預先提供的處理方式進行下架視頻、廣告分成等處理。當然,這都需要高額投入,考驗著相關平臺建構良好發展生態的決心。只是,光抱著“避風港原則”去規避版權保護責任,就有可能在未來賽場上失去先機。

商業競爭,從來不應是“叢林法則”,而應該有共生共贏的氣度。當原有版權保護方式和效率無法有效應對新挑戰時,各方相向而行、創新突破,才能解好版權保護的“多元方程”。

這正是:光影剪刀手,版權幾多愁。各方相向行,共贏在攜手。

關鍵詞: 視頻博主 觀影

相關閱讀

相關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