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德富萊大力推進智能制造業,以機器實現協調生產

2022-01-13 09:20:36

來源:財訊界

工信部在近日發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這也就意味著,數字化轉型對于制造業是必修課。

深圳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屠國權曾表示“在中國制造的轉型升級中,智能制造起著重要作用。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我們希望能為此作出貢獻。”

歷次的工業革命都追求機器換人,利用半自動或全自動的設備來替代人工,實現規模生產,但是德富萊認為,如今的工業4.0時代并不是簡單追求機器換人,而是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柔性生產線。

于2017年,德富萊研發了我國第一條工業4.0智能生產線。

傳統工廠與智能工廠的區別就在于人與機器的區別。從傳統工廠轉型,第一階段就是機器換人,實現自動化;第二階段是采集數據,實現數字化的中央監控;第三階段則是利用人工智能挖掘數據,快速反饋生產信息,及時調整生產要素。

德富萊CEO屠國權介紹稱:“我們的機器會對話,就好比生產線的工人通過交流實現協調生產,機器之間的對話就是通過自我學習,按照資源利用最大化的方向進行調整。”機器換人只是智能工廠的表象,其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實現了工業4.0標準大規模可定制化的柔性線。

德富萊的智能工廠示范線融合了當今國際領先的自主移動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協作技術、機器視覺及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不僅做到大規模生產,而且能夠做到柔性制造,即可根據訂單需求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實現多個品種的大批量生產。

據了解,整個智能工廠僅兩名工作人員在中央監控室進行管理即可運作,若是換作傳統工廠,光是生產線的員工就需要一百余人。德富萊的生產線從原料入廠開始,全部工序都能在智能系統操作下自動完成,較傳統工廠能夠節省95%以上的勞動力。

深圳市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屠國權表示,德富萊將繼續加大研發力度,不僅要走在中國智能制造行業的前列,更希望成為全球智能制造的領先企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機器 實現 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