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震驚體”標題黨太沒底線

2023-09-08 07:00:31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

“張藝謀老師逝世!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這兩天,很多網友都刷到了這條有關張藝謀導演的新聞,直呼被標題“嚇了一跳”。點開鏈接,原來此“老師”非彼“老師”,去世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一位教授,而張藝謀是他的學生。

明明加一個“的”字就能避免歧義,卻偏要抖個機靈來奪人眼球。若說“小編”不是故意的,恐怕沒人相信。打開社交媒體、劃出手機彈窗,諸如此類帶有明顯誤導性的新聞標題還真不少。要么是硬蹭熱度,稍不留神某個熟知的明星名人就“被去世”“被離婚”了;要么是斷章取義,故意提煉沖突性語句,結果與實際內容完全不搭邊;更有甚者干脆在標題里啥都不寫,靠一句“事關所有人”“震驚你全家”先把人騙進來再說……誠如有網友吐槽,“這簡直是在浪費流量、侮辱智商!”

近些年,信息傳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除了傳統媒體外,受眾可以多平臺、多渠道獲取信息。有調查顯示,讀者通過閱讀標題對新聞的吸收率為34%。而在現有市場評價體系中,不管是網站瀏覽器,還是自媒體賬號,閱讀量、點擊率又恰恰與其影響力掛鉤,直接決定了廣告主、合作商愿不愿意砸錢。于是,為了在競爭激烈的網絡傳播場域脫穎而出,某些人不去下功夫做優質內容,而是在如何讓標題聳動吸睛上煞費苦心。極盡迎合刻板印象,故意挑動偏激情緒,拼命刺激審丑心理,不經意間就能引發一場謠言傳播,或是掀起一場罵戰,搞得網絡空間烏煙瘴氣。

對標題適當加工改造無可厚非,但凡事都要有底線。猶記此前某網站就因標題驚悚低俗,被網友戲稱為“震驚部”,自身信譽也跌入洼地。可見,“狼來了”的謊言能騙得了一次兩次,最終一定會被拋棄。相關部門早已發布《互聯網新聞信息標題規范管理規定》,嚴禁惡意篡改標題炒作或蓄意制造輿論熱點。話不能瞎說,熱點不能亂蹭。那些無視把關之責,反倒借離譜標題搞推送、設話題的平臺,是時候好好想想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