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資訊丨食品生產日期不能“藏貓貓”

2023-05-05 06:37:51

來源:北京日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見瓶身”“見包裝背部”“見封口處”……在超市選購食品時,很多人都會查看生產日期。可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多家超市發現,想真真切切看清這串數字,恐怕沒那么簡單。

具體來說,生產日期不僅標示位置不盡相同,標注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有的顏色不醒目,深色外包裝配上黑色噴碼,想要區分并非易事;有的位置太隱蔽,不是藏在某個死角,就是硬生生戳在拼接縫上;還有的印跡不“牢固”,用手一擦就能輕松抹掉,噴碼有效性與真實性令人生疑。凡此種種讓人不由追問,這是在賣東西還是考眼力?為什么商品的保質期那么顯眼,生產日期卻很難找到?

事實上,生產日期總是“躲貓貓”,一方面有生產流程的問題。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包裝成本,工廠往往批量印刷外包裝上相對固定的信息。生產日期作為一個“變量”,只能在生產時再噴印上去。而受制于噴碼方式、傳送位置等,即便是同樣的商品,生產日期也有可能會出現在不同位置。再加上我國相關法規雖明確規定生產日期的標示應清晰、醒目、持久,但對于標示顏色、區域及方式等,尚未有詳細規定。制度有空子可鉆,一些廠家出于省成本、怕麻煩等考量,自然就忽略掉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當然,除了“技術原因”,在生產日期上搞小動作,也是一些廠家企圖延長銷售的慣用手法。甚至在某些食品小作坊看來,生產日期“需要什么時間就可以改成什么時間”,只要看起來沒變質,就算改了也不會有人察覺。但耍這樣的心眼,顯然就是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對類似欺騙消費者的惡劣行為,我國法律早已有明確的規定,情節嚴重的還將追究刑事責任。眾商家切不可忘記誠信經營的底線,為圖一時之利,付出沉重代價。

無論是無心之舉,還是主動為之,生產日期“隱身術”都給消費者帶來了麻煩,更不利于食品安全的長期監管。從這個角度說,有必要給食品生產日期細化規定、統一標準,以更加醒目的方式呈現給廣大消費者。比如,盡量放大字號、固定字體,文字顏色與包裝背景對比明顯,標示在最突出的位置等等。與此同時,相關監管更需加大力度,對規避關鍵信息、欺騙誤導消費者的不良廠商露頭就打。

舌尖上的安全無小事。讓消費者看得明白、買得安心,不僅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也是防范食品安全風險的題中應有之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