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4 13:50:56
來源:粵學習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近年來,廣東積極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南方網和粵學習客戶端推出原創策劃——“中國式民主的廣東實踐”系列微視頻,聚焦代表聯系群眾起草建議、人大推動建議落實、政府回應代表建議、建議落實后群眾反響,從微觀角度入手,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實實在在的,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民主。
乘著影視劇集的熱潮,江門的文旅產業一路“狂飆”,五邑大地上林立的歷史文化建筑群隨之進入全國人民的視野。在熱門取景地之一的開平,有著350多年歷史的開平學宮煥彩重生:昔日的敗瓦頹垣修葺一新,紅瓦綠檐的院落別具古韻;泮池、石拱橋、戟門等單體文物還原明末清初的風格,精致的壁畫展示著深厚的歷史內涵……
學宮風貌轉變的背后,是江門各級人大代表與基層群眾合力守護的身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景:傳承歷史文脈,推進江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聚民智惠民生
推動百年古建修繕活化
“開平學宮是開平現存面積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古老建筑群,也是珠三角地區保存較好、規模較大的學宮,于2019年4月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開平市蒼城鎮人大辦公室主任謝王瑾介紹,開平學宮作為古代開平地區的最高學府,曾培育出無數文人儒士,為各地區的啟蒙教育輸送大量師資,是開平人重教尚學精神的歷史見證。
修繕后的開平學宮
由于長期遭受風雨侵蝕和年久失修,開平學宮一度殘破不堪。保護和修繕好開平學宮,成為江門社會各界人士的共識。江門市、開平市、蒼城鎮三級人大代表為保護、修繕開平學宮不斷奔走呼吁。在2016年開平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張國志等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加強對開平學宮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建議》;在2017年開平市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黃焜輝等人大代表提出《關于將開平學宮打造成為開平重要旅游觀光點的建議》;在2018年開平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梁小耐等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將開平學宮打造成為江門地區重要歷史文化旅游觀光點的建議》。
修繕后的開平學宮
在跟進修繕工作的過程中,人大代表充分發揮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點優勢,拓寬聯系群眾渠道,聆聽群眾對古建筑活化的心聲與建議。“我走訪過學宮附近的居民,他們希望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學宮的歷史痕跡。”江門市人大代表謝君球始終關注家鄉文物建筑的修繕活化。92歲的下灣村村民謝廣才是謝君球時常走訪的“老熟人”。他曾就讀于開平縣立第一小學(曾在學宮內辦學),常常為學宮的修繕提供寶貴的歷史文化信息。蒼城鎮退休干部黎源生也多次向人大代表反映民眾及海外僑胞們對學宮修繕的關切:“希望開平學宮能被開發為旅游觀光的好景點、教育青少年的好基地,讓廣大鄉親感受到家鄉歷史的厚度與深度。”
人大代表走訪群眾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為了人民,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施依靠人民。江門市、開平市、蒼城鎮人大代表認真履職,汲取民心民意,做好學宮文化內涵的挖掘工作,架起文脈賡續的“連心橋”,使開平學宮原貌得以完整再現。2022年6月,開平學宮一期修繕工程完工,開平海內外鄉親給予高度評價。
文旅融合為卷
三級人大代表聯動作答
2023年1月,江門出臺《江門市文化發展改革“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提升文旅融合質量。據了解,下一步江門將加快打造“一河兩岸—開平學宮—舊城改造—鄉村振興”的文旅路線,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修繕后的開平學宮
在蒼城鎮人民代表大會辦公室內,江門市、開平市、蒼城鎮三級人大代表建立定期座談交流機制,聯動熱議開平學宮及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動向,暢所欲言、建言獻策之間,人大力量由此匯聚。
謝君球認為修復好開平學宮,是發展全域旅游戰略的需要,對開平乃至江門的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他對開平學宮后續的修繕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議——將其打造成集文物保護、旅游觀光開發、社會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景點。“我們要把歷史建筑的價值內涵真正傳遞給我們的后代。”開平市人大代表謝彩花建議開展更多文旅活動,組織學生來學宮實地感受古文化、陶冶性情。
修繕后的開平學宮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從2018年至2022年,開平籍江門市人大代表、開平市人大代表共提交29件關于發展文化產業的建議,其中19件得到采納落實,為推動江門文化產業發展貢獻人大智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植根于中國僑都的精神源泉,江門各級人大代表推動挖掘和盤活城市文化“家底”,在中國式民主的廣東實踐中書寫助力文旅融合發展的奮進答卷。
關鍵詞: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