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播報】6項目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2023-02-23 06:51:56

來源:新京報

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京舉行。湖北十堰市學堂梁子(鄖縣人)舊石器時代遺址、河北尚義縣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甘肅慶陽市南佐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市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銅時代遺址、寧夏賀蘭縣蘇峪口西夏瓷窯址等6個考古項目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此外,安徽含山縣凌家灘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尼勒克縣吉仁臺溝口青銅時代遺址、陜西旬邑縣西頭商周時期遺址、四川鹽源縣老龍頭青銅時代墓地、浙江溫州市朔門古港遺址、山東濟南市元代濟南王張榮家族墓地等6個項目被評為入圍項目。

1?湖北十堰市學堂梁子(鄖縣人)舊石器時代遺址


【資料圖】

迄今歐亞內陸同時代最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據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陸成秋介紹,學堂梁子遺址于1989、1990年發現兩具直立人頭骨化石(俗稱“鄖縣人”),是一處集古人類化石、古動物化石和石制品三位一體的重要舊石器時代遺址,保存了100多萬年來不同時期的地層堆積。

2022年5月18日,在距“鄖縣人”1號頭骨發現地不遠處,“鄖縣人”3號頭骨面世。新發現的“鄖縣人”3號頭骨保存完好,被專家認為,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保留該階段人類重要而稀缺的解剖學特征。

2?河北尚義縣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

為解決舊-新石器時期過渡等問題提供研究材料

四臺遺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石井鄉四臺蒙古營村南,是近年冀西北地區發現的一處面積最大、保存完整、具有重要價值的包含舊新過渡時期遺存的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遺址。

近三年來,考古人員在其遺址發掘房址40余座,出土了陶、石、骨、貝類遺物800余件。初步了解了遺址的文化內涵,并依據地層、測年、遺存特征將其劃分為五組。尤其以第一組和第二組遺存最為重要,文化面貌比較相似。專家表示,四臺遺址第一、二組文化遺存,文化發展具有連續性,體現出了穩定的定居方式。其反映出來的區域特征,突破了以往我國北方區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將燕山南北和西遼河流域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大的文化區——燕遼文化區。

據項目負責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趙戰護介紹,這不僅填補了燕遼考古文化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研究空白,而且為解決舊-新石器時期過渡、農業起源、文化譜系、人類群體從流動性向定居形態轉變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3?甘肅慶陽市南佐新石器時代遺址

確認是一處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大型中心聚落

南佐遺址位于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南佐村。遺址于1957年調查時發現,1984-1986和1994-1996年有過兩個階段的發掘。在近兩年的發掘中,考古人員確認這是一處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大型中心聚落。

據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佐遺址聯合考古隊隊員張小寧介紹,遺址核心區有9座呈倒“U”字形對稱分布的大型夯土祭臺,“九臺”外側有兩道環壕,環壕和“九臺”圍成約30萬平方米的遺址核心區。在“九臺”中央偏北發現一座面積36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宮城”,加上“護城河”有上萬平方米,這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布局最嚴整的“宮城”結構。

“宮城”中部偏北是主殿,主殿由“前廳”和“殿堂”兩部分構成,東西墻外側還有散水臺。據介紹,這是目前發現的距今5000年前后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大型宮殿建筑。

4?河南安陽市殷墟商王陵區及周邊遺存

兩條圍溝為陵園的隍壕應早于西周早期

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并經甲骨文及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其位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岸。

為了進一步實現殷墟考古工作的突破,2021年8月-2022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開展了商王陵及周邊區域的考古勘探。兩年的時間確認了圍繞王陵區東、西二區的二條圍溝為陵園的隍壕,同時在王陵區東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區域,發現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西周遺址,這是殷墟范圍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西周遺址。

據社科院考古所安陽工作隊專家牛世山介紹,兩條圍溝圍繞在王陵區外圍,未見圍溝與殷商墓葬祭祀坑存在疊壓或打破關系,只有晚期墓葬打破圍溝和祭祀坑的現象,證明圍溝早于西周早期。

5?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銅時代遺址

初步確認西漢益州郡郡治所在

河泊所遺址位于滇池東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附近。據考古領隊、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介紹,2021至2022年,河泊所遺址發現不同時期的遺跡共計622個,出土文物共計2000余件,根據遺物出土情況,可將目前所發現的堆積分為早(兩漢)、晚(明清)兩期。其中,最大的突破在于出土了大量封泥和簡牘,并發現了道路、疑似的大型建筑基址。

由于歷史記載語焉不詳,西漢所置益州郡的郡治一直沒能確定。蔣志龍認為,簡牘、封泥等重要文書資料的發現說明當時的官署建筑就在附近。從往來封泥和文書來看,該地點在兩漢時期承擔著溝通周邊各郡、聯絡郡內各縣的職能,因此很可能就是漢代益州郡郡治。

6?寧夏賀蘭縣蘇峪口西夏瓷窯址

首次發現新的窯業類型賀蘭窯主要生產精細白瓷

蘇峪口瓷窯址位于寧夏賀蘭山蘇峪口內約10公里處的中缸窯子,東距銀川市約40公里。于2017年考古調查時發現,占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有窯爐13處。

2021-2022年10月,為探索西北地區精細白瓷生產的窯業面貌、找尋西夏陵等出土精細白瓷產地等學術問題,此次考古工作發掘了一、二號(Y1、Y2)兩座窯爐。

據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朱存世介紹,蘇峪口瓷窯址是西夏燒造白瓷的重要窯場,首次發現了一個新的窯業類型——賀蘭窯。該窯主要生產精細白瓷,在國內同時期的窯業中獨樹一幟。

新京報記者?張建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