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快看:風味團圓飯打開團圓的不同方式,建構國人情感觸點

2023-02-04 05:39:0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家林語堂說過:“如果說中國人非常重視某種東西,那既不是宗教也不是學習,而是食物。”在所有的飲食形式中,要數團圓飯的含義最深,而對于家鄉和親情的渴望,讓今年春節的“團圓”訴求格外強烈。

去年年底,騰訊視頻從當年在大眾記憶中留下故事的人中遴選出東南西北不同地域的代表,邀請脫口秀演員龐博和廚師羅拉進行回訪。記錄他們與師友、同事、同好、家人的不同團圓,打造出春節美食特輯《風味團圓飯》,為觀眾彌補了疫情三年春節未能“團圓”的遺憾,同時也為近鄉情怯的年輕人找到了不少與家人交流的話題。


(資料圖片)

打開不一樣的團圓方式洞見人情的厚道

“團圓”總是春節里每個中國人追求的情感,為何分離,又與誰團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正生長出更多樣的故事。

“一個人闖冬奧”的張嘉豪為了夢想付出100%的努力,每年春節都是在雪場度過的,說起團圓,他有點遺憾:“現在一切都是以滑雪為目標,團圓只能放在后邊了。”孤身在崇禮訓練的他,選擇和自己的教練團圓。北京男孩張嘉豪長著地道的中國胃,宮保雞丁幾乎每餐必吃,為此,團圓飯中,羅拉特意創造性研發了醬爆雞丁餡餃子,既應和了春節時令,又滿足了嘉豪剛需。

脫口秀演員孟川、小北、楊蒙恩的團圓是時下最普遍、最能引起年輕人共鳴的同事+朋友的組合。他們下廚房的樣子也像極了你我身邊小伙伴——說好龐博做手搟面,楊蒙恩做排骨燉扁豆,兩人一勾兌,菜就變成了排骨扁豆燜面。這頓團圓飯大家貢獻的是清一色的“拿手菜”,好不好吃全看命。

好友團圓,從來不缺話題。說起家鄉和上海,龐博感嘆,“再有兩年,我在家鄉和上海的時間就一樣長了。”說到2022,孟川的年度記憶與兇宅有關,自從買兇宅編成了段子,到現在App還在給他推兇宅。而幾個人共同的記憶則是《脫口秀大會》錄制場所變化帶來的笑點差異,觀眾什么反應都沒有演員都慌了。在團圓飯中,用熨帖的食物犒勞自己,卸掉了工作的壓力,大家篤定地相信,美好正在發生。

在去年的重慶山火撲救中,一群本地的摩托車志愿者功不可沒,他們用自己的摩托車將救援前線急需的救援物資傳到最前方,為迅速滅火爭取了時間。但志愿者們說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義舉,而是自己感受到的善意,“十幾個小時沒吃飯了,剛下山就看見路兩邊擺著成箱的礦泉水,人家說送給你們吃。你能想象嗎,重慶40多攝氏度的高溫,山火第一線你能吃到冰好的西瓜、冰淇淋……”

“一鍋燴聚天下士”,沒有什么比火鍋更能體現重慶人的濃烈。席間,龐博、羅拉還了解到最新消息,云南的消防隊吸取經驗引進了不少越野摩托車,還專門訓練車手為應對未來的山火作準備,這無疑是對摩托車志愿者最大的肯定。

人過五十,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57歲的蘇敏給出的答案是自駕旅居。《風味團圓飯》中,她與家人的團聚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團圓方式,但這次的團圓又非常與眾不同——今年她的家人在西雙版納與她團圓。飯桌上,女兒閑聊中特別支持母親,“她去的每個地方都太美了,也許我老了也像她一樣旅居。”異鄉的一頓團圓飯,吃出的是母女之間的惺惺相惜。

團圓方式變了傳統和情感卻在變化中傳承

《風味團圓飯》用非典型團圓飯展示不同人物關系對“團圓”的需求和期待,為觀眾帶來了團圓的不同打開方式。雖然團圓的人在變、形式在變、話題在變,但都是以團圓的方式,為過去的一年畫上句號,展開對新一年的憧憬。節目中不僅展現了人與人的相聚,還有發現食物和人產生的情感鏈接,講述家族食譜故事的傳承。

第十集,龐博、羅拉探訪策展人小樣舉辦的“飯桌上的家”主題展覽。小樣收集的家庭食譜故事中其中一個有關糖醋豬肉,那是一個遠渡日本的留學生想復刻媽媽的糖醋排骨,但由于初來乍到語言不通,買不到合適的豬肉部位,糖醋排骨勉為其難變成了糖醋豬肉。

還有一個故事有關紅燒黃翅魚,廈門學生到英國讀書,帶上了家里正宗紅燒黃翅魚的調料,但到了當地,他每次都會按照當地朋友的口味調整自己的配方,故鄉的紅燒魚因為異鄉的團圓生長出了新的味道。

這些故事也讓人感嘆,美食之所以具有誘惑力,讓人回味的不僅是味道,更是其背后隱含著的人情的厚道與生活的勁道。

團圓是美妙的陪伴我們開啟歲歲年年

何為團圓?片中龐博總結,“你記住的其實不是團圓飯中的食物本身,而是你吃飯的氣氛和與你一起團圓的那些人。”這其實也是《風味團圓飯》的立意。“我們講述的是帶著人的溫度的美食故事。”總導演Madi說,“我們提供給現在年輕人一個傳統的聚會方式,來觀察他們的興趣點在哪兒。到最后,我們發現,相較于吃了什么,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飯桌上聊了什么。”

雖然團圓方式有了不同的選擇,但大家說起去年總結和新年寄語時,還是會把團圓落實到過年回家與家人團圓上。從這點上講,Madi認為,《風味團圓飯》更像一次預演。“年輕人一起團圓時,把他們平時不太表達的話都講出來,這樣年輕人和長輩之間有了新的話題,父母也會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果腹之外,美食承載太多關乎日常溫情、家族傳承以及地域氣息的故事。而團圓飯的味道,其實也并不指任何一道具體的菜,而是家的味道,故鄉的味道。一頓團圓飯重要的也并不是飯,而是和你想團圓的人在一起,一個都不能少。

騰訊視頻紀錄片正是洞察了這種觀眾需求,從團圓飯的儀式感切入,用《風味團圓飯》回應春節期間觀眾普遍擁有的團圓情緒。片中展示的家人、朋友、同好、同事的多樣團圓關系,讓“團圓”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也讓觀眾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生活面貌和情感需求。

在一桌桌非典型團圓飯上,“相逢即美味”?是不變的情感追求,但無論團圓的形式如何變化,都會包裹在眼前的美妙陪伴中,帶我們開啟歲歲年年。

一直以來,騰訊視頻都十分關注美食紀錄片內容的長期價值,并持續探索美食紀錄片的多樣表達。著眼于IP的長期發展,在《風味人間》不斷迭代出新的基礎上,推出春節檔美食番《風味團圓飯》串聯起團圓味與煙火氣,將進一步豐富“風味”矩陣及延續IP的影響力。

此外,騰訊視頻紀錄片還將為觀眾提供更多元、完整的觀看體驗,不僅推出加入旅行文化元素的陳曉卿個人IP新作《我的美食向導》,尋找極致美食,還將繼續從時間場景切入深挖《早餐中國》《向著宵夜的方向》背后的煙火風味,推出關注味覺情緒的《小酸村》等創新項目。以美食為媒介,為用戶帶來持續、充實的情緒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