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6 06:44:31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吃上退燒藥感覺好多了”“多喝姜湯有利于緩解癥狀”……最近,許多人開始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陽過日記”,親朋好友在評論區里交流經驗。這樣的“現身說法”,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對疫情的科學認知。
眼下,防控舉措優化調整正處于過渡期,感染者數量有所上升。居家隔離狀態下,面對身體上出現的種種狀況,尤其在持續高燒、全身酸疼的時候,難免會有焦慮不安。消除這種因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情緒,及時全面的科普必不可少。這方面,相關部門的專業指引、權威專家的細致解讀相當重要。但也要看到,民眾對信息的吸收能力存在現實差距,還是有很多人覺得,相比屏幕里的專家,熟人更可信。所以,身邊的親朋好友多來談談親身體會、聊聊痊愈歷程,民眾對“奧密克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理解會更加全面。
“陽過日記”是對主流科普的一種補充,換個角度看,也是一種對社會心態的療愈。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家對“陽了”諱莫如深。眼下,隨著科學共識逐漸形成,感染者們不再“談陽色變”,潛移默化中推動著全社會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疫情。更要看到,這種線上互動很多時候不僅傳遞了信息,也切實發揮了互通有無、凝聚力量的作用。比如,有人被感染卻沒來得及備藥,發一條“求助信息”馬上就有鄰居好友慷慨“閃送”;有網友建議“感染者丟垃圾前最好消殺一下以保護清運人”,隨即在朋友圈里一呼百應……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精神,便是我們平穩渡過這段特殊時期的底氣。
當然,“陽過日記”溫暖親切,但不能代替專業聲音。畢竟,每個人的身體情況存在差異,在表達上也難免會帶有個人情緒,很多“經驗”不能生搬硬套。面對線上線下紛繁瑣碎的信息,還是要多查一查,多看一看。特別是在吃藥、治療等關鍵問題上,要多聽權威解答、結合自身情況做出判斷。總之,既不過度焦慮,也不馬虎大意,以理性的心態去對待新冠病毒才是正道。
這兩天,社交平臺上“陽過變陽康”的諧音梗火了起來,不少網友一邊自我調侃,一邊理性交流,積極向上的心態令人欣慰。繼續鼓足信心、科學應對,我們一定能攜手翻開美好生活的嶄新一頁。
關鍵詞: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
發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