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3 07:35: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22日電 題:黃河流域內蒙古段高質量發展還需過哪些坎?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談起黃河話題,劉德爽朗的聲音不由得再次提高分貝,他激動地說,今年內蒙古“兩會”上,自己的工作大多與黃河有關。
“提案是黃河,接受媒體采訪說的也是黃河。”為了說明黃河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劉德還認真地告知記者,今年內蒙古“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都有哪些關于黃河的表述。
劉德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副主委、阿拉善盟副盟長,他在內蒙古“兩會”委員通道上激動地說:“黃河過境阿拉善80公里、流域面積3988平方公里,是黃河內蒙古段的起點,生態地位尤為重要。”
這只是劉德研究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的一部分,他在今次內蒙古“兩會”的提案上寫道:“黃河流經內蒙古西部7個盟市、40余個旗縣區,干流長度840余公里,占黃河總長的15.4%。”
“內蒙古沿黃地區資源能源豐富,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及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對全區乃至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生態狀況的好壞既關系到內蒙古的經濟發展,也直接關系到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劉德如是表示。
但黃河流域內蒙古段如何高質量發展,才是劉德所關注的核心內容。
劉德認為,官方要從全局高度落實國家及自治區相關規劃任務,統籌把握黃河左右岸、地上地下等各方面、各環節,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全力保障黃河長久安瀾。
“推廣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治理模式,重點推進黃河流域內蒙古段上游的烏蘭布和沙漠荒漠化綜合防治。”劉德表示,黃河流域內蒙古段是農田灌溉面積比較集中的地區,要始終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節約集約轉變。
在劉德看來,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應將黃河流域內蒙古段作為統一整體,從戰略層面統一布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全力盤活沿黃資源,統籌考慮沿黃盟市自然條件、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科學編制沿黃地區協同發展總體規劃,同時在政策、人力和財力扶持上適度向欠發達地區傾斜。
黃河流域內蒙古段高質量發展,還有哪些亟需破解的難題?
“沿黃地區既是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和先行區,也是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內蒙古社科院副院長包思勤稍早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在包思勤看來,內蒙古要統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工業污染、城鄉生活污染防治和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加強黃河支流及流域腹地生態環境治理,凈化黃河“毛細血管”,將節約用水和污染治理成效與水資源配置相掛鉤。
來自內蒙古“兩會”的最新好消息是,新一年,內蒙古官方要抓緊實施黃河內蒙古段防洪三期等工程。
分析人士指,黃河流域內蒙古段高質量發展,雖然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