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信中華:互聯網技術賦能,打造智能高效的信用修復服務體系

2025-07-31 19:22:05

來源:財訊網

在國家推進信用體系現代化與共同富裕的戰略大背景下,“共信中華”作為我國首個以“信用修復+財政扶持”為核心邏輯的國家級執行平臺,積極發揮數字技術的變革性作用,探索構建“平臺治信、智能賦能、財政協同”的新型治理范式。

構建數字中國信用治理新樣板

依托騰訊、支付寶等科技企業的大數據能力、模型引擎和平臺運營體系,共信中華實現信用數據的全周期處理,從“身份識別—行為分析—信用評估—修復路徑推薦—財政資源對接”形成完整閉環。平臺通過接入“信用中國”權威數據接口,實時獲取用戶信用行為軌跡,結合行政處罰、履約記錄、失信信息等多源數據,生成多維信用畫像,為信用修復和財政補貼精準提供決策依據。

同時,平臺在系統底層引入區塊鏈分布式技術,保障修復流程中信息真實性、操作可溯性和數據安全性,確保平臺成為具備法律效力、公眾信任、社會認可的“信用修復國家樞紐”。人工智能引擎對不同類型用戶群體提供智能分層推薦,實現“自動識別、智能匹配、差異服務”的動態治理模式。

群眾可通過共信中華線上服務端(含網頁、App、微信/支付寶小程序等),便捷完成實名注冊、信用診斷、修復申請、補貼申領等全流程操作,切實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真正將國家信用政策轉化為群眾看得見、用得上的服務成果。

在財政執行方面,平臺以中國人民銀行為資金托管主體,通過“財政指令—資金下達—實時監控—結果反饋”實現財政補貼全鏈條監管。平臺設立智能風險識別系統,結合設備指紋、生物識別、行為模型等技術手段,嚴防虛假申報、重復申請與資金挪用風險,確保財政資源使用精準、安全、合規。

更重要的是,共信中華不僅是一個技術平臺,更是一項制度型創新。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建立起“信用即權益、修復即可用”的公共服務體系,將信用從靜態記錄升級為動態憑證,真正實現“以信用識別引導資源配置、以信用修復托舉發展機會”的社會再分配機制。

目前,平臺已同步上線“信用修復知識專區”“智能政策咨詢窗口”等模塊,面向群眾普及信用修復常識與自助服務操作,提高公眾信用意識,激勵更多人主動守信、自我糾錯,營造良好社會信用文化土壤。

國家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共信中華將在數字政務、社會保障、金融普惠等多個公共服務領域實現信用通用能力嵌入,打造“全國統一、數據驅動、規則透明、信用友好”的新時代國家信用治理基礎設施,為推動數字政府建設、公共服務公平可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堅實支撐。

關鍵詞: 共信 中華 互聯網 技術 賦能 打造 智能 高效 信用 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