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鄉愁何處

2023-09-12 09:53:19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資料圖)

倘若去教堂做禮拜,美國黑人會唱靈歌,這是他們的聲樂傳統。有一首叫《戀故鄉》,歌詞大意是: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清風涼涼,鄉愁陣陣來。故鄉人如何,念念常不忘。他鄉一孤客,寂寞又凄涼。這首歌早已收進了黑人靈歌集,成為布道必唱曲目。然而歌曲的旋律分明來自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的第二樂章,只是原作沒有歌詞。德沃夏克1892年在美國擔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期間,有一個學生叫威廉·費舍爾,他有感于旋律的優美和富于情感,為曲子填了詞。若對美國人說透,他們會目瞪口呆,那意思分明是“莫非那個叫德沃夏克的老外抄襲了我們”?同理,《自新大陸》的名氣太盛,歐洲人都以為是一個捷克天才的原創,不知曉這個天才的確“偷竊”了美國黑人靈歌的旋律素材,但他并非將這些元素作為主題題材,而是在自己的創作中不著痕跡地揉進了這些元素。

德沃夏克出身貧寒,所以他的音樂風格也平易、樸實,毫無奢華之氣。他出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個小鎮,父親經營肉店。德沃夏克父母強迫他學習屠宰技術,但未成功。從十幾歲開始,德沃夏克便跟隨教堂唱詩班學習鋼琴和管風琴,為的是能演奏管風琴補貼家用。在未來的11年里,德沃夏克在一家樂團里當中提琴手,在咖啡館或是公眾場合演奏序曲和舞曲。直到1873年32歲時,他才發表了歌劇、室內樂和贊美詩,得到了贊美與肯定。就這樣磕磕碰碰獲得了一點成績后,德沃夏克應邀赴倫敦,又于1889年應俄羅斯皇家音樂協會之邀到訪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倫敦之旅后他回到布拉格,接受了卡爾斯大學榮譽博士頭銜,1890年10月成為音樂學院教授,這年他49歲。后來德沃夏克被美國女贊助人瑟伯看重,赴美國擔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當時的美國音樂基本以勃拉姆斯、貝多芬為尊,瑟伯是想把美國從歐洲音樂一統天下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樹立美國自己的藝術偶像。19世紀下半葉,美國內戰已經結束,南方重建也接近尾聲,經濟繁榮帶動了文學藝術的興盛。文學上追隨歐洲傳統的作家如歐文、霍桑等已成明日黃花,而代表純美國風格的作家馬克·吐溫、愛倫·坡等已脫穎而出,形成氣候。德沃夏克深深認同瑟伯的目標,希冀能為美國音樂另辟蹊徑,而他也恰好在美國人從未發現的地方找到了種植園黑人勞工的靈歌和印第安旋律,他認為這就是美國音樂的根。

從《自新大陸》《感恩贊》和《美國弦樂四重奏》中,可看到美國音樂元素的滲入,例如五聲音階,降低的導音和切分音的應用等。德沃夏克在美國期間肯定聽過當時很受歡迎的“費斯克喜慶歌手”的演唱。這些歌手是田納西州納什維爾費斯克大學的聲樂藝術家和學生,他們在世界各地巡演,于1871年將“奴隸歌曲”引入世界,并在保護如今被稱為黑人靈歌的獨特美國音樂傳統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德沃夏克的靈歌曲風顯然受到了這批歌手的影響。他還錄取了一個叫波利的黑人男低音學生進入紐約音樂學院作他的助手,向后者學習靈歌。波利唱的《去吧,摩西》使他的老師受到極大的震撼,稱其與貝多芬相比毫不遜色。波利唱的另一首美國家喻戶曉的曲子是《低低搖擺,甜蜜的馬車》:輕輕搖晃的馬車,載我回故鄉。我俯瞰到約旦河,身后有一群天使,載我回故鄉。我的靈魂向往天堂,載我回故鄉。《自新大陸》的起始音符不啻是這支歌旋律的移植。美國人在此處和著名的第二樂章中終于看到了自己音樂的未來。第二樂章不僅是鄉愁贊歌,也是對逝者的贊美詩。它在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杰拉爾德·福特總統葬禮上都曾演奏過。德沃夏克對20世紀美國音樂的走向影響頗深。譬如格什溫就意識到,在古典樂隊中使用爵士樂是完全可行的。德沃夏克的鄉愁因思念故鄉而生,卻也為美國人尋覓自己音樂的鄉愁找到了歸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