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說|紅利期即將結束,愛博醫療股價沖高回落 當前視點

2023-02-19 10:34:31

來源:騰訊網

記者 | 范嘉智

編輯 |

愛博醫療(688050.SH)的業績抗住了逆風,但也凸顯頹勢。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度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9億元和2.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81%和35.27%。公司兩大主要產品線均實現增長,其中人工晶狀體業務同比增加了15.77%,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業務同比增加了62.09%。考慮到2022年第四季度因疫情導致白內障科室和視光驗配機構一度大面積停診,公司Q4收入同比增速27.78%,遜于年度表現。


【資料圖】

受上述消息影響,愛博醫療股價沖高回落。市場擔憂,隨著人工晶狀體與OK鏡陸續開展集采,愛博醫療2023年面臨挑戰更大。

紅利期將結束

人工晶狀體是即將被納入集采的高值醫療耗材之一。人工晶狀體是一種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能植入眼內的人工透鏡,通常由一個圓形光學部和周邊的支撐組成,用以取代白內障手術中被摘除的天然晶狀體。

地方集采被視為全國范圍集采的預演,已陸續啟動。2022年4月,京津冀聯盟聯動集采將人工晶狀體納入;今年1月,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人工晶體集中帶量采購文件》,作為2020年第一輪晶狀體集采的延續。

從市場結構看,頭部眼科高值耗材以進口廠商為主,包括強生視覺、美國愛爾康、德國蔡司、美國博士倫等。目前,第一輪集采紅利期趨于結束,在后續集采壓力之下,國內廠商完成產品升級的緊迫性愈發突出。

愛博醫療是國產人工晶狀體領先者,是2020年~2021年間集采的主要受益者。這一期間,愛博醫療中標多地晶狀體集采。2021年,“普諾明”為核心系列收入增速達36.37%。到了2022年增速放緩至27.78%。

本土廠商在高端系列仍有空間。去年10月28日,愛博醫療開發的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狀體正式獲批,為首款國產品種。這是一種高端屈光性人工晶狀體,利用衍射光學原理實現分光,在治療白內障的同時,可彌補單焦點人工晶狀體視力不佳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有更多企業正覬覦這一賽道,有的甚至原本并不屬于這一行業。2016年昊海生科(688366.SH)通過收購新產業眼科60%股權介入這一領域,目前相關子公司已布局人工晶狀體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多個創新品種的研發;今年2月8日,昊海生科宣布以1.4億元再度收購深圳市新產業眼科新技術有限公司20%股權,后者是進口人工晶狀體Lenstec經銷商之一。此舉表明昊海生科正繼續加碼人工晶狀體產業鏈。

OK鏡進入存量博弈

過去兩年里,愛博醫療的另一大業務角膜塑形鏡業務表現超越了人工晶狀體。2021年和2022年,公司角膜塑形鏡收入同比分別增加了159.54%和62.09%,遠超整體水平。

角膜塑形鏡即OK鏡是一種光學矯正產品,通過改變角膜形態來暫時改變屈光度,用于提高裸眼視力,且具備可逆性及非手術物理矯正的特性。與人工晶狀體市場相比,角膜塑形鏡市場是一片藍海。

學習負擔加重、電子設備普及等因素令青少年近視率不斷提高,從而催生控制近視的需求。根據衛健委發布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從幼兒園到高中)總體近視率達53.6%。

2005年,歐普康視(300595.SZ)首款角膜塑形鏡產品在國內獲批,良好的競爭態勢令其業績長期穩定增長,綜合毛利率水平長期介于75%至80%。2019年3月,愛博醫療取得角膜塑形鏡產品注冊證,是國內第二家國產OK鏡公司。

基于相似理由,愛博醫療角膜塑形鏡也快速成長,但市場“買單”的意愿開始遭到質疑。歐普康視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度歸母凈利潤介于5.71億元至6.82億元之間,同比增速僅為3%~23%。

龍頭業績失速,表明角膜塑形鏡市場將逐漸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即將推進的集采將加速這一進程。此外,愛爾眼科(300015.SZ)、昊海生科等公司也已經介入角膜塑形鏡,這是市場趨于成熟的標志。

對于愛博醫療而言,隨著基數增加,意味著要維持原有增速的難度加大。

關鍵詞: 財說|紅利期即將結束 愛博醫療股價沖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