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天下!蘋果放慢招聘嚇壞美股!市場驚慌四起之下,哪類股票可“保平安”

2022-07-19 22:47:54

來源:騰訊網

美東時間7月18日,美股早盤喜氣洋洋,尾盤又戴上痛苦面具。變臉速度來得太快讓投資者直呼承受不來。

本來走得好好的,怎么轉眼間又驚慌四起呢?

一切都源于一條市場傳聞:


(資料圖片)

蘋果計劃明年在一些部門放慢招聘和支出增長,以應對潛在的經濟衰退。

這條消息宛若一道驚雷,驚得三大股指轉頭跳水,最終收在日內低點附近。

為啥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就能驚擾市場?

Bleakley首席投資官Peter Boockvar對此解讀稱:

當市值達到2.4萬億美元的蘋果翻車時,顯然會對整體指數產生巨大影響。公司的舉動也在提醒人們,他們正在因為所看到的景象勒緊褲腰帶。

有市場人士指出,「蘋果為經濟衰退做準備」的信息又一次刺痛了市場對于衰退的恐懼。

今年以來,市場對于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情緒高居不下。投資者出于對衰退風險的恐懼也直接導致了美股「曲折的走勢」。瑞銀指出,

未來幾個月,市場可能繼續動蕩,交易基于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希望和擔憂。除非整體和核心通脹數據持續下降,以向投資者保證根深蒂固的價格上漲威脅正在消除,否則市場情緒不太可能得到更持久的改善。

此情此景下,想必多數投資者覺得很難熬。那么,投資者應該如何配置,才能度過持續動蕩的股市?有哪些股票可「保賬戶平安」?

以下有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對于沒有經歷過「滯漲」到「衰退」的投資者來說,美林時鐘是研究經濟周期非常有用的一張圖表。

根據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在「經濟下行,通脹上行」的滯脹階段,持有現金最明智,經濟下行對企業盈利的沖擊將對股票構成負面影響。

股票市場將會是周期型板塊占優,同時具備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穩健型板塊也將逐步嶄露頭角;行業配置方面,公用事業>醫療>必需消費品>金融。

高盛策略師也表示,從歷史上看,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環境收緊都為「優質」屬性的股票表現出眾提供了支撐。他們推薦利潤穩定的公司、醫療保健行業以及下半年股息收益率高、增長強勁的公司。

(1)盈利增長穩定的股票

(2)醫療保健

該行表示,醫療保健的市盈率接近其30年平均水平,但在過去六次衰退中,它的每股收益都有所增長,并且如今看起來比公用事業等其他防御性股票更具吸引力。

(3)高股息收益率和增長相結合的股票

今年以來,高股息策略備受推崇。高盛分析師表示,即使在經濟衰退情境下,有「提款機」之稱的高股息股票的表現通常優于市場。

股海浮沉,投資大師有何策略?

回眸70年代,彼時市場情緒同樣低迷下,但投資界卻群星輩出、交出「大業績」:1970-1976年,巴菲特、鄧普頓和約翰涅夫分別跑贏大盤188%、88%、22%;1977-1981年,彼得林奇后來居上,跑贏大盤308%,巴菲特業績也超出大盤204%。

歷史照進當下,「贏在70s」有何啟示:

1)當宏觀周期開始劇烈轉動,重視貝塔的判斷。波動漸弱的周期過去被市場忽視,如今則需要像彼時巴菲特、彼得林奇、鄧普頓一樣重新重視,防范系統性殺估值「黑天鵝」、把握底部機會。

2)通脹環境下存在「殺估值」的可能,但穿越滯脹的還是成長。通脹傳導下企業名義盈利高速增長,因此70年代投資大師普遍從低估值轉向成長策略;低估值可以防御但不必迷信。

3)不執拗于單一風格,周期、銀行、成長跟隨宏觀輪動配置。70年代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先后押注通脹和利率上行,配置原材料、石油、保險、銀行。宏觀波動上升,更宜應時而動。

回顧股神巴菲特曾在論述恐慌時表示,「每隔十年左右,烏云就會籠罩在經濟世界的上空,隨后便會下起金雨。而傾盆大雨之時,也正是我們拿著大盆而非茶勺沖出門外之時」。

編輯/phoebe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

關鍵詞: 蘋果放慢招聘嚇壞美股市場驚慌四起之下 哪類股票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