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中概股還具備投資價值嗎?

2022-04-01 21:10:53

來源:騰訊網

中概股

過去一年,投資中概股并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哪怕是投資頭部企業,也可能會發生60%以上的累計最大虧損幅度。

除了市場自我調節的因素外,中概股還面臨著政策環境收緊的壓力。其中,《外國公司問責法》對中概股企業來說,未來可能會遭到摘牌的風險。一旦存在摘牌退市的預期,那么對中概股的投資邏輯也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繼3月初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以及和黃醫藥被列入“預摘牌名單”之后,近日又有多家中概股企業被列入“預摘牌名單”之中。由此一來,已經有多家中概股企業面臨“預摘牌”的壓力,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多的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

面對美股市場的政策環境變化,會否引發一輪退市潮?從昨夜中概股的市場表現來看,不少中概股出現了快速下跌走勢,多家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這一消息對市場還是具有一定的負面沖擊影響。

不過,面對《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壓力,其實已有部分中概股企業做好了應對的準備。例如,前期完成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已經做好了二次上市的準備,即使未來遭到了摘牌的壓力,但中概股企業還可以回到港股市場上市,并做好了相應的銜接工作。又如,部分中概股企業采取了雙重上市的做法,且保持了較高的靈活性。

另外,對還未完成二次上市或雙重上市準備的中概股,或者需要做好私有化退市的準備,但私有化退市仍需要考慮到時間成本、交易成本等因素,對計劃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來說,也會帶來一定的變數。

中概股被列入“預披露名單”,并不意味著它們被要求立馬摘牌。因為,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要求,對連續三年使用未經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查的審計機構,才會遭到強制摘牌的處理。就目前來看,還有兩年及以上的時間給中概股企業做好應對準備。此外,中美雙方正進行積極溝通談判,假如雙方可以在此期間達成了某些共識,那么中概股強制摘牌的危機也會被明顯減弱。

但是,從謹慎性的角度出發,中概股企業需要做好一些提前應對的準備,例如加快籌劃二次上市或者雙重上市的計劃。與此同時,可以針對《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具體條款進行深入研究,找到一些可以擺脫強制摘牌的方法等。此外,國內資本市場可以適度放寬相應的上市門檻,做好中概股摘牌后的回A或回港銜接工作,避免部分中概股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退一步思考,即使中概股最終遭到強制摘牌的處理,那么對已經實現二次上市或雙重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來說,實際影響也許并不大。但是,在此之前,可能會引發部分海外資金的出逃壓力,且考慮到流動性差異化的因素,港股市場的流動性優勢并不強,中概股回歸后整體估值溢價空間會明顯降低,造成部分中概股市值的縮水壓力。

即使如此,憑借國內市場“民間資金多,投資渠道少”的特征,可以積極引導部分機構投資者參與到部分中概股的投資之中,并為港股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的風險。此外,可以通過完善相關的規則,允許部分中概股納入港股通渠道,滿足內地資金配置港股中概股的需求,進一步改善中概股的流動性不足問題。

面對中概股強制摘牌的風險,我們還是存在不少的解決方法,方法總比困難多。如今大量中概股遭到了市場的非理性拋售,且出現了市值與估值大幅縮水的情況,這已經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即使出現最不利的結果,但我們仍然有充足的時間去談判或者去解決問題,對中概股的發展前景沒必要過度悲觀。

關鍵詞: 多家中概股被列入預摘牌名單 中概股還具備投資價值嗎